
妝抹上濃脂厚粉、塗口紅、畫眉毛,在粵劇的舞台上展開另類人生,這種憧憬與實踐來自於當時一個24歲的紐約華裔女生李沛妍(Eliza)。旅居香港超過25年的美籍新聞工作者Dean Napolitano,這次放下手上的筆,以紀錄片《六月雪》(June Snow)為華裔面孔、但充滿紐約靈魂的Eliza,記錄她怎樣從平凡的打工者走上粵劇之路,以及探索自我身份的旅途。
第十八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日前圓滿結束,其中一部入圍紀錄片《六月雪》由居住香港25年的美籍新聞工作者Dean Napolitano執導。「當時知道Eliza一個女生選擇投身於美麗的藝術形式,我覺得已經足夠編織一個很迷人的故事。」因為一個共同朋友遇上Eliza,Dean認為她的歷程帶給他無形的動力將故事分享。籌備和反覆思量了兩年的時間,Dean決定改變日常敘事的形式,以紀錄片的方式來講一個Eliza個人與粵劇相關的故事。
Eliza的父母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而且均是上世紀著名的粵劇名伶。Eliza早年舉家移民美國,其間又回到香港讀小學,在成長過程中既吸收了中國文化的養分,也在美國的環境熏陶下,孕育出自由的靈魂。大學畢業以後的Eliza,在美國東岸的科技公司工作,後來毅然辭去職位,從零開始學習粵劇演繹技巧。
傳統藝術築起文化橋樑
Dean認為文化深深影響着每個人的生命,所以自我身份的定位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會隨着它找到動力和人生方向。「如果Eliza是在香港出生和成長,她的人生應該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方向吧。」作為一個在紐約成長的Eliza,與其他美國本地年輕人無異,喜歡結交不同國籍的朋友,也享受不同的嘗試與挑戰,但Dean形容成為粵劇名伶是她多年來潛藏的欲望,幾乎充斥Eliza整個生命,這大概也是Eliza父母沒有預料到的。
「Eliza本來可以有很多選擇,但是她選擇了以這種藝術形式去探索自身的身份和自己的根。」以Eliza獨特的身份在粵劇舞台上演出,Dean感覺到她為香港與美國的文化築起了一道橋,她既有華人的面孔,也有美國人熟悉的腔調,對於兩地的人都格外有感染力和親和力,能通過藝術形式消除西方國家的人對香港的誤解。 ■文:陳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