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今日長沙 > 正文

回答總書記「中部發展之問」 長沙產業鏈 風雲激盪

2020-09-16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期間,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時,提出了「中部發展之問」:「中部地區發展勢頭能不能持續下去?能不能在先進技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有更大突破?」

回應總書記的提問,作為中部重鎮的長沙大力推動產業鏈建設,補鏈、建鏈、延鏈、強鏈,鏈鏈講求實效。同時,長沙還部署「軟件業再出發」,「三智一芯」(智能裝備、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終端以及功率芯片)產業鏈破浪前行,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力求為總書記之問寫上完美的答卷。(文/傅春桂)

作為湖南省會,長沙既不是副省級城市,也未被列入國家中心城市,在享受國家政策扶持的力度上,並不佔優勢。

即便在中部的範圍來看,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發展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作為中部唯一的副省級城市,武漢是中國第一家國家級光電子產業基地的所在地,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中國光谷」,擁有國內最大的光纖光纜、光電器件生產基地;依靠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以及米字形高鐵網絡,鄭州已成為輻射東西南北的重要樞紐,近年倡導打造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大數據等產業;即便是基礎相對較弱的合肥市,近年來也依靠平板產業、量子產業異軍突起......

要實現中部突圍,擔起中部崛起重任,完美回答總書記之問,長沙底氣何在?

強鏈:產業發展行穩致遠

時間回溯到2017年,長沙市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新興優勢產業鏈推動製造業大力發展的要求,率先而動,在長沙原有16條產業鏈基礎上,新增汽車、生物醫藥、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移動互聯網及應用軟件、檢驗檢測、大數據共6條產業鏈,明確發展22條新興及優勢產業鏈,長沙市的產業鏈建設工作由此大幕開啟。

為此,長沙創新性地設立市領導聯點制度,即「鏈長制」。市委書記、市長「掛帥」,擔任「總鏈長」,其他市領導擔任「鏈長」,每人各自聯繫一條產業鏈。

22條產業鏈,像是22條龍骨,支撐起長沙高質量發展的鋼筋鐵骨。

2019年,長沙的GDP接近1.2萬億,其中工業產值佔GDP的比重達66%。

2020年,長沙產業鏈發展依舊風雲激盪,驚喜不斷。數據顯示,今年1-6月,長沙產業鏈共引進2億元級或以上重大項目63個,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50-100億元項目4個,總投資1032億元。

7月23日,長沙公布了上半年發展的成績單。上半年,長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21.21億元,同比增長2.2%,經濟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增速位居已經公布上半年成績單的萬億GDP城市增速排行榜第一名,整體數據已超過了去年排位長沙之前的鄭州、寧波等城市,實現了逆轉。

疾風識勁草,在特殊年份長沙彰顯的責任與擔當,就是長沙領先中部發展的底氣所在。

升級:裝備製造智慧加持

長沙靠什麼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靠的就是『三智一芯』。」在7月初的一次會議上,湖南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衡華一語道破。

「智能裝備、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終端、功率芯片」已經成為時下長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圍繞「三智」,長沙提前多年開始布局,依靠「實效、搶先、應用」的辦法,短短幾年就形成了一批戰略性項目,「智造」之城呼之而出。

裝備製造產業是長沙產業的「排頭兵」,2019年產業規模早已突破二千億元大關,讓長沙成為全球知名的「工程機械之都」。

得天獨厚的歷史條件和行業精英聚集優勢,讓長沙的工程機械人氣爆棚,不同的思維想法在長沙碰撞,行業精英和相關專家集聚長沙,更多工程機械企業落地長沙,又反作用吸引更多的工程機械行業的英才扎根長沙。

據了解,長沙目前擁有工程機械製造規模企業30多家,其中4家上榜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主要生產12大類、100多個小類、400多個型號規格的產品。

依托雄厚的產業基礎,長沙在智能裝備領域動作頻頻。

位於長沙經開區的三一重工18號廠房,是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車間,被稱作「聰明的工廠」。在這個廠房裡,「巨無霸」形態的機器人不停運作,從取貨、搬運、裝配零部件,再到噴塗、烘乾、檢測、入庫,諸多環節幾乎全部由機器人完成,而工人的身影卻很少看到,因為「5G+智能製造」在這裡幾乎實現全覆蓋。

當前,中聯重科、三一集團、山河智能等製造業龍頭企業,正加速推廣垂直領域的5G示範應用,成為湖南省「5G+工業互聯網」應用的領頭羊。

先手:智能網聯搶佔風口

今年4月,長沙向市民全面開放試乘阿波羅自動駕駛出租車,這是中國第一個向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全球已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智能網聯汽車成為未來發展的「風口」。

圍繞智能駕駛產業,國內多座城市發力搶灘,但下手准、穩、快的長沙,先人一步,應用成熟,銜枚疾進,正在全力打造「智能駕駛第一城」,在全球範圍內是「獨一檔」。

有人如此評價,智能駕駛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已定:「起步北上廣,落地看長沙」。

7月14日,長沙市「頭羊計劃」數字交通車載智能終端技術改造項目開工,2000餘台公交投入改造。該項目計劃改造約3000輛各類重點車輛,打造全國首款與交管系統直連的智能車載輔助駕駛系統設備。項目落成後,將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主動式公交優先系統。

當前,長沙在全城範圍內擁有347家從事智能駕駛汽車相關業務的重點企業,預計今年智能網聯汽車及其主要關聯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未來三年,長沙還將為7000多輛公交車裝上「智慧大腦」。智能網聯汽車「生態聚合」的這面大旗在長沙土壤之上落地生根。

在智能終端領域,比亞迪電子、TDK新視電子等項目在長沙發展已相當成熟,而長沙智能終端產業雙創孵化基地投入使用一年了,作為湖南省「五個100」重大招商項目、已經成為千億智能終端產業集群的龍頭項目。

攻堅:「長沙芯」補短破壟斷

啃硬「骨頭」,是長沙一貫的精神。在尖端技術的創新方面,長沙也不甘落後。

7月20日,投資160億元的長沙三安第三代半導體項目在長沙高新區開工,由此,「長沙芯」製造步入全新發展階段。

長沙三安第三代半導體項目以碳化硅、氮化鎵為商用材料,在新能源汽車、5G、智能電網、高速軌道交通、半導體照明等領域都有應用。該項目建成達產後將形成超百億元的產業規模,並帶動上下游配套產業產值逾千億元。

毫無疑問,新一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材料產業的前沿和制高點之一,也是中國產業發展的短板與瓶頸。

今年4月28日,長沙比亞迪IGBT項目正式開工,計劃建設集成電路製造生產線。

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構成中,動力電池是關鍵,其次是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長期以來,IGBT技術被壟斷在外資企業手中。

總投資10億元的長沙比亞迪IGBT項目,設計年產25萬片8英吋晶圓的生產線,可以滿足年裝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需求。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備受困擾的電子核心功率器件「卡脖子」問題將得到解決。

在湖南長沙,近年來芯片產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國科微、景嘉微、進芯電子、融創電子等一批代表性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推出了許多填補國內空白的「長沙芯」。

走進國科微長沙的總部內,「中國夢,中國芯」6個大字赫然醒目:國內首款通過國測、國密雙重認證的高端固態硬盤控制器芯片,國內首款全自主固態硬盤控制芯片,國內首款集成高清解碼、直播星解調和北斗接收的全自主標準高清芯片,在這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金字招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