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廣濟)「武漢的家人和朋友,生活已基本恢復正常,我當然為鄉親高興和驕傲,這是他們眾志成城努力下的成果;但看到香港的情況,我覺得納悶,點解我哋無武漢人民的團結精神?」阿誠的心裏,一邊是晴,一邊是雨。
每次阿誠跟母親通電話,總會談及兩地的疫情及防疫措施。阿誠坦言自己當下的心情複雜,一方面知道武漢已回復正常生活,他不期然為家鄉高興和自豪,但一方面卻為香港防疫政策的寬鬆,市民的不配合而焦急,或許是愛之深責之切,阿誠激動地說:「有時不禁想問,為什麼香港的防疫措施不能再嚴格一些?市民能不能作少少犧牲配合一下?」
阿誠也知道,畢竟香港與內地制度不同,很難像武漢等內地城市一樣做到全民參與普檢,大小商戶食肆也因為要生存,不可能完全停工,或嚴格執行防疫措施,但總應該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
他表示,控制疫情必須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武漢之前所有極端措施都用過,封城令、禁足令,所有人民團結一致配合,終於迎來今天的成果,這是長痛不如短痛的好處。但香港不夠團結,疫情才未能徹底根治,只會一直陰乾經濟。」
眼見港人近期出現「抗疫疲勞」,阿誠更焦急,「最近限聚令放寬,主題樂園、娛樂場所重開,市民一窩蜂外出消費娛樂,我覺得既荒唐又無奈。」阿誠形容香港是他第二家鄉,希望港人團結一致,「其實我回家的願望,也指望香港市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