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內容吸睛 前三天約5000萬人次入場
10月6日,內地國慶檔電影總票房突破30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此前深受疫情影響的中國電影市場,一度停擺近190天。繼7月20日正式復工迅速回溫後,終於在國慶檔迎來暴發。在業內人士看來,觀影「報復性」消費的出現,既緣於春節檔撤檔後電影市場空寂的反彈,亦得益於今年國慶檔內容優質,電影本身質量足夠吸睛。■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帥 北京報道
相較疫情期間的慘淡,今年國慶期間,中國電影市場在票房數據、總觀影人次、單屏幕產出、場均人次等數據上可謂多點開花。數據顯示,「國慶檔」首日票房超7億元,之後幾天一路氣勢如虹。10月6日上午9時45分,國慶檔實時總票房(含預售)破30億元,該數據已遠超2018年國慶檔7天19.1億元總票房,向2019年的國慶檔43.8億元總票房衝擊。在觀影人數上,2018年國慶檔觀影人次為5,300餘萬,今年國慶檔前三天全國已約5,000萬人次觀影。業內預測,國慶黃金周8天有望達到甚至超過2019年國慶檔1.17億的觀影人次。
《我和我的家鄉》領跑檔期
在上映的影片中,截至10月6日上午9時45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以13.5億元票房領跑大盤,電影《姜子牙》則以11.7億元位列次席,到當日下午3時許,上述兩部影片已分別突破14億和12億票房。《我和我的家鄉》通過五個故事講述了「我」和「我的家鄉」不可割捨的關係,笑中有淚,讓觀眾在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中感受到獨特的風情,這是繼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後,又一部「拼盤形式」的新型電影創作模式影片。而目前位列票房亞軍的電影《姜子牙》,則是繼《哪吒之魔童降世》後「彩條屋神話系列」的第二部電影,首日總票房便破4億元,曾一度領跑國慶檔。
值得一提的是,真實展現三代中國女排奮鬥征程的影片《奪冠》表現也不俗,目前已收穫逾5億票房。其他電影如《一點就到家》《急先鋒》等,票房走勢也相當搶眼。
上座率基本持平去年同期
「從大年初一等到國慶,終於盼來了影院逐漸恢復常態運營。」近幾日,北京市民鄭小姐到影院接連看完《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等幾部電影。在鄭小姐看來,在等待了近9個月後,這些「姍姍來遲」的影片更讓影迷期待,今年國慶正在上映的電影也不負眾望,口碑都不錯,讓觀眾願意花錢走進影院。
假期電影院的熱鬧場景讓四川成都太平洋影城王府井店市場主管陳芋朴倍感欣慰。在上座率上限75%的情況下,該影院上座情況已基本和去年同期持平。「每場電影放映完,我們都會對影廳進行消毒。」陳芋朴說,影院方希望給觀眾更強的安全感。「也期待更多好片上映,推動市場持續復甦。」
「營銷手段+互聯網」助復甦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電影院上座率恢復至75%,這種調整對於國慶檔市場的釋放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質量的有效保障及其提升,電影市場需要高質量影片帶動觀眾的觀影熱潮,今年國慶檔在影片質量上有保證,《我和我的家鄉》、《急先鋒》、《姜子牙》、《奪冠》、《一點就到家》等影片滿足了廣大觀眾多樣化、個性化、精緻化的需求,合力讓2020年國慶檔有強勢表現。
「國慶檔」熱潮的背後,也離不開中國影片發行機構通過營銷、預售等手段,助力電影行業快速恢復。此外,一些互聯網娛樂服務平台也通過媒體矩陣、直播宣發、數據支持,為行業復甦提供助力。
業界:電影仍需從內容發力
中澤互動傳媒有限公司副總裁、製片人王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慶檔電影的火熱讓業界再次看到電影產業鏈條「活了」,喜人成績帶給業界希望。「但同時,我們也應當清晰地看到,優質原創內容仍然稀缺。」
王晨介紹,疫情使今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內容端和資金端都相對停滯,投資方更加謹慎。在此情況下,吸睛的大製作影片相對回報率更高,而中小製作成本的電影受到更大影響。「要當突圍的『黑馬』,還是需要從內容上發力。」
遼寧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王磊亦指出,疫情期間,人們娛樂文化領域消費受到抑制。隨着中國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國慶期間,電影市場在人們對節日期間文化娛樂消費巨大的需求中迎來一波「暴發」,並有望以此為契機,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