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那年夏天,老舍先生在青島

2020-10-27

鍾 倩

一個作家與一座城市的關係,不僅是成就與被成就,很多時候也是精神層面的同頻共振。

84年前的那個夏天,在青島黃縣路6號﹙今黃縣路12號﹚一座德式二層小樓上,辭去公職的老舍先生開始創作《駱駝祥子》,一部後來被翻譯成各種語言的現代文學作品就此誕生。

當時社會處於變革時期,老舍有足夠的勇氣去創作一部長篇,這無不得益於青島的環境,「安靜,所以始於寫作。」駱駝、祥子、車伕,小說的靈感和構架源自他人提供的真實見聞:山東大學的一位朋友,來家與他說起兩個車伕的故事,一是他在北京用過的車伕,曾買車又賣掉歷經三起三落,最終仍窮困落魄。另一車伕被軍隊抓走,又伺機逃出,偷偷牽回三匹駱駝。如果說這些是素材,那麼創作的「底料」則是老舍的體驗生活。他出生在北京,了解底層生活鏡像,為了創作他特意去家附近農貿市場搜集材料,與一些車伕聊天。如此,一個叫祥子的車伕的命運遭際,就這樣發軔於他的筆端。

在我眼中,老舍首先是生活家,再是作家,最後是人民藝術家。為什麼這樣說呢?在於他作品中的「三味」,即「京味」、「人情味」、「氣節味」。導演胡金銓說過,有資格配談老舍作品的人,先要能喝豆汁兒,豆汁兒最接近北京勞苦大眾。自然,《駱駝祥子》堣]有濃郁的京味,「白房子」、「招呼吧,夥計」、「不得哥們兒」等方言,以及撲面而來的北京生活氣息,引人深深共鳴。京味是「鄉愁味」,也是「泥土味」,老舍出身平民,經常與底層人在一起,如妻子胡絜青所說︰「老舍好交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來家做客的就有人力車伕。」老舍常說︰「他們不但是我的朋友,還是我老師。」正因為熟悉車伕的生活,他的創作才會得心應手。

再說,人情味。祥子的命運是一面多稜鏡,既折射出舊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映照出城市文明病與人性關係的思考。出身農村的祥子,用3年時間買了車成為高等車伕,又在兵荒馬亂中失去車,牽回三匹駱駝。後來他娶了虎妞又有了車,不幸的是虎妞難產而死,他落個人財兩空。然而,當他欲救下心愛的小福子時,她上吊自殺了,他徹底絕望,「什麼聲音也沒有,只有樹上的幾個山喜鵲扯茠讔n悲叫。這絕不會是小福子的墳,他知道,可是他的淚一串一串的往下落。」寥寥幾筆,流露出作者的悲憫情懷,對被侮辱與被損害者感同身受的同情。遭遇虎妞、小福子去世,祥子從此墮落,吃喝嫖賭,變得邋遢使壞,「他故意的要壞,摔死誰也沒關係,人都該死」,曾是精神支柱的車子也變了,「車只是輛車」,因此他出賣曹先生也是一種必然。魯迅先生曾說︰「悲劇就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祥子的悲慘結局亦是他理想的全部毀滅。

經常有人把祥子和余華小說《活荂n中的福貴做比較,其實,兩者是不同的生命樣態:福貴的活蚢顯忍受的力量,祥子的活蚥斢{人性的醜惡。相同的一點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衛。比如,老舍寫道︰「駱駝你別看牠高大,但是牠特別容易受傷,腳下稍微有點滑就容易骨折,特別脆弱,而祥子,就是駱駝。」駱駝的隱喻,指向的不僅是祥子,還有其他小人物,軍閥、劉四爺、二強子、阮明、老馬和小馬、夏太太等,最終的落腳點是一個人的平庸抵抗和無奈掙扎。但是,再卑賤的生命也是有骨氣的,最初進城時祥子不肯神頭鬼臉,要剃頭、換衣、買鞋襪,拉車遇到不公時他總會說句「憑什麼」,車子也是乾乾淨淨,「那輛車是他的一切掙扎與困苦的總結果報酬,像身經百戰的武士的一顆徽章」--這顆徽章是可愛的、威嚴的,也是沉重的、骯髒的,點睛出車伕祥子人格堛漣埶d與反抗。這就是老舍的「氣節味」。所謂「氣節味」,往大了說是國家乃至民族的精神脊樑,從小處看則是一個人骨子堛澈蠾u和信仰。

無論是教書寫作,還是後來投身「文協」﹙全稱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老舍先生始終懷揣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1954年,他在《癡人》中寫道︰「誰知道這點氣節有多大用處呢?但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民族的正氣,我們寧可貧死,病死,或被殺,也不能輕易地丟失了它。在過去的8年中,我們把死看成生,把侵略者與威逼利誘都看成仇敵,就是為了那一點氣節。我們似乎很愚傻。但是世界上最良善的事差不多都是傻人幹出來的啊!」「就是為了那一點氣節」,成為老舍踐行一生的精神操守和生命底色。2017年,他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原稿缺失的16章被譯成中文出版,我讀過後陷入深思。在第36章中,老舍借詩人錢默吟自白書中的一段話,也道出了內心的堅守,「詩人、藝術家和思想家,都是尋求普遍的人性真理。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比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更重要......你們的身體沒有什麼特殊的功能是別人沒有的,假若真要說出什麼不同的東西,那就是你們的偏見。偏見是人自己產生的,不是從上帝的禮物。」與其說這些是寫給日本人,毋寧視作老舍為追求真理所做出的種種努力,他以祥子為真實原型寫出了那個時代的黑暗與壓迫、扭曲與醜惡,以及被壓迫之下的精神迷失和人格失守。

祥子本來沒有駱駝,是軍閥混亂使他丟了飯碗、險些喪命,忍辱負重從頭再來;駱駝本來與祥子無關,是封建專制使他們共同過活,先後經歷虎妞難產、小福子吊死、小馬病死等,他覺得要強沒有一丁點好處,變成了走獸,「他的命可以毀在自己手堙A再也不為任何人犧牲什麼」,「他為自己努力,也為自己完成了死亡。」某種意義上說,祥子就是「瘦死的駱駝」,駱駝就是「迷失的祥子」。因此,讀懂「駱駝」的隱喻,就能夠讀懂老舍的「三味」,體味特定時代背景下的人間百態和世情世貌。

老舍在創作談中寫道︰「在我放下筆的時候,心中並沒有休息,依然是在思索;思索的時候長,筆尖便能滴出血和淚來。」這句話擁有雙重意味,他寫《駱駝祥子》時全身心投入,小說的成功打響了他進入文壇的「第一槍」,有茷D同尋常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青島的安靜環境使他能夠心無旁騖創作,所以他捨不得離開這座城市,把青島比作北國的一顆「綠珠」,「在海邊的微風堙A看高遠深碧的天上飛茪j雁,真能使人忘了一切,即使欲有所思,大概也只有讚美青島吧。」讚美青島是老舍先生感恩青島,何嘗不是對自己第一部長篇小說《駱駝祥子》的深情回味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