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的慾望驅使個人行為,可是對於腦癱患者、需要時刻被照顧的人來說,別說是慾望得到滿足,單單表達內心的想法、感受與慾望都不能輕易做到。日前,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的舉辦「全球大學電影獎2020」(GUFA)得獎名單終於揭曉,浸大電影學院特別推薦獎由電影《陳陳》獲得。《陳陳》從一對兄弟的相處中,深刻刻畫腦癱患者除了日常需求,還有他們容易被忽略的一個角落。
電影《陳陳》是導演陳家豪(Kargo)在浸會大學MFA的畢業作品,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創作藍本,故事描繪了他與身在廈門、患有腦癱的哥哥之間的一段關係,以及記述他在不經意間對於哥哥的新發現。電影中,日夜照顧腦癱哥哥的母親因為要出遠門,所以就將哥哥交由弟弟照顧。雖然哥哥因為身體無法活動自如,而終日沉醉於電視的體育節目中,但弟弟卻在幾天的相處堶情A發現哥哥不但看得懂文字,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他同樣有一般人的生理需求。因此,弟弟決定帶哥哥出門一趟,讓他感覺真實生活的體驗。
每個人的慾望都應被重視
Kargo提到過去曾經看過一些來自台灣和日本的報道,才得知當地都有公益組織特意為幫助腦癱患者解決需求。「這些文章都給我造成蠻大的衝擊,以及給了我新的觀點與想法。」其後,Kargo在選角的過程中,有幸能物色到一個腦癱患者擔任《陳陳》的主角,給他、甚至整個團隊都帶來了無法言語的驚喜。「他實在演得太好了,我想要表達的一些情緒他都能演出來。」Kargo認為角色在戲中沒有任何對白,但是讓患有腦癱的人飾演還是挺冒險的。「雖然總體而言他比我哥哥要好,能照顧自己,但拍攝的時候的確會比較困難、要注意的事也比較多。」即使如此,Kargo直言找對了角色,呈現出哥哥最真實的情感,讓他感到最難忘。
「一般來說,要是一個家庭成員有殘疾、需要被照顧的話,家人某種程度上會將他當成小孩子般來看待。」Kargo慢慢開始關注到家庭的狀況,他分享到自己家人大部分時間都只顧給患者餵食三餐、維持最基本生活,但很少會關心患者其他方面的需求。而自從對哥哥有了新的認識和觀感,Kargo就構思,甚至展開《陳陳》的拍攝,來記錄他對哥哥情感上的變化以及對他額外的關注。「我覺得一個人的慾望但凡能夠被滿足,才會相對得到快樂。」Kargo相信慾望往往與快樂掛u,無論健康還是殘疾,每個人生理、物質還是個人追求自我價值的慾望都應該被重視,所以他期望能夠透過電影為哥哥以及其他有慾望的人表達、發聲。■文:陳苡楠(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