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胞台商助力廣西貧困區飲水安全 國台辦點讚
「在大陸脫貧攻堅過程中,廣大台胞台商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積極回饋社會,以直接投資、技術引進、助力就業等形式參與了各地扶貧攻堅工作,為民眾增收、民生改善作出積極貢獻......台胞台商們在廣西山區修建了500座『同心水櫃』,解決當地貧困民眾飲水難題;在遼寧彰武建立了上千畝西蘭花種植基地,產品遠銷東南亞;甚至在甘肅古浪沙漠地區引種火龍果,帶領當地民眾一起致富。這樣的例子很多。」--國台辦發言人 朱鳳蓮
一場冬雨之後,雲霧依然繚繞在蜿蜒的山路上,穿過鬱鬱葱葱的樹林,廣西百色市田林縣浪平鎮委貴村弄乾屯的居民周金末,雙手從自家水龍頭接了一掬清水,激動地說:「有了『同心水櫃』,打開水龍頭就是乾淨衞生的水,再也不用走幾里地挑水喝了!」據了解,自 2018 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廣西光彩事業促進會共同發起「同心水櫃」項目,以幫助石漠化嚴重的廣西大石山區貧困群眾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同心水櫃」活動得到港澳台胞、企業的大力支持。國台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在近日召開的例行記者會上點讚捐贈修建500座「同心水櫃」的台商。■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萍 廣西報道
廣西河池,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旖旎風光,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然而正是由於這特殊的沙石化地貌,當地居民常年飽受缺水的困擾,「作物長不了,水也存不住,村民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無法保障。」河池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洛陽鎮地蒙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昌緯回憶道。地蒙村銀花屯村民唐艷妮拿起門口的水桶,嫻熟地扭開水龍頭,看着水桶裏接滿了乾淨的清水,她的笑容如水花般在臉上漾開:「以前我們家要開着摩托車帶着塑料桶到隔壁村接水,每次只能接幾桶,用完了又得重新去拉回來,生活十分不便利,現在終於不用跑啦!」
山區飲水難 台企建水櫃
唐艷妮口中提及的「水櫃」,是由台資企業寶健(中國)有限公司組建的寶健公益基金會捐資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用於幫助大石山區缺水貧困群眾建設的「同心水櫃」。寶健(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李道是全國台灣企業聯誼會副會長,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由寶健公益基金會捐建的500座「同心水櫃」計劃用於幫助河池地區2,000餘戶、7,000餘名貧困村民解決用水問題。
作為基層幹部,吳昌緯切身地體會「水櫃不是一日建成的」。他不僅要游說村民共同參與,而且建水櫃的用地、道路、施工、材料等都面臨困難。「只有讓村民參與,他們才會倍感珍惜。」吳昌緯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為發揮「同心水櫃」的最大價值,村民們發揮聰明智慧集水,天水(雨水收集)、山水(山泉引入)、地水(地下水引入)等一切可能的水源都被利用起來,通過長長的水管引向50-90立方的水櫃中累積,再從水櫃中流向村民的家中。「每個水櫃可以滿足2-3戶人家生活用水。封閉式的水櫃還避免了雜物落入影響水質,加上村民家中的淨化裝置,村民們的用水安全和身體健康也得到有效保障。」
根植陸發展 台企做公益
「我們從扎根大陸之初就明確了,在大陸賺錢的同時,做公益也是我們的重要方向。」寶健公益基金會邱沛寧理事長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她在一次會議中得知廣西大石山區民眾飲水十分困難,令她印象極為深刻,於是看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統戰部發出的倡議時,寶健公益基金會立即決定將這個扶貧項目納入公司的「清泉計劃」。所謂「清泉計劃」,即是寶健集團2017 年發起的,對雲南北部山區14所學校進行洗澡室援建,對廁所進行改造,以幫助山區師生們改善衞生清潔條件的公益計劃。
得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點讚「同心水櫃」,邱沛寧感到意外的同時,也倍感高興。「截至目前,寶健已累計投入公益捐贈3億多元,並吸引10萬『1%愛心志願者』投身參與寶健公益事業之中。」邱沛寧說,「同心水櫃」只是該集團參與扶貧建設中的其中一項。「作為根植大陸發展的台商,我們深感參與國家扶貧建設也是我們的社會責任,這次被點讚也是對我們的一種激勵。」她介紹,未來,寶健公益基金會仍將重點圍繞就業創業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健康扶貧等方面擴大扶助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