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摸底找短板 醫教最缺乏

2020-12-22
■王振強與村民在南延莊村文化廣場敘舊。  香港文匯報記者馬靜 攝■王振強與村民在南延莊村文化廣場敘舊。 香港文匯報記者馬靜 攝

「我說今天喜鵲怎麼一直叫,原來親人回來了」。 臨時出差逗留贊皇的王振強一出現於南延莊村頭,村民們都笑茬艤l過來,問寒問暖。雖然結束掛職離開這塈痐@年了,但王振強在贊皇人眼媮椄O「自家人」。

作為港澳辦選派贊皇縣掛職的第一位常委、副縣長,王振強在2016年初到贊皇的第一個月,就走遍了全縣97個貧困村,摸底當地最需要幫扶的領域。經過一番「暗訪」,王振強首先鎖定醫療和教育兩大短板,為港澳辦後續引進港澳善款提供了資助方向。

縣醫院院長王國軍回憶道,「我們最初想添置一台血管造影機,彌補空白,而王副縣長認為首先應該更新CT機,因為病人使用CT機頻率更多,實際需求更迫切。」在他的協調下,一台與省醫院同水平的64排128層螺旋CT機很快就裝配在贊皇縣醫院。「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解決了困擾病人多年的老大難問題。」

隨茪@大批先進設備陸續引入當地多所醫院,「贊皇的醫療條件從嚴重滯後狀態向前一步跨越了至少十年!港澳辦領導來贊皇醫院調研時特別叮囑,凡是港澳辦協調資金置辦的醫療設備,貧困戶來做檢查都免費。」贊皇縣壎竻膚蔽虃B軍感慨道。

引進微工廠 就業不出村

在梁家灣村的「扶貧微工廠」堙A幾位老年婦女一邊剝核桃,一邊開心地聊茪恁C「我們年紀大了,在家看孫子,港澳辦在村婸\起了微工廠,送完孩子上學,大家就來這媟F活,我每個月最少能掙八九百,年輕的能掙一千五六。孩子也管了,還能掙錢,感覺在家婸☆亶ㄕ釧陵薴F。」66歲的魏愛梅笑蚖﹛C

「『微工廠』的想法是王副縣長提出來的,核桃加工項目也是他引進的,運送核桃的貨車是他想辦法配備的。以前扶貧是給貧苦戶發錢,但是這些錢買幾塊肉買身衣服就沒了,王副縣長提出要讓貧困戶自己造血,要有持續性的收入。」梁家灣村村委書記魏慶春說。梁家灣只是王振強創辦的一系列「扶貧微工廠」中的一處,這一模式已讓500多名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人均年增收7,500多元(人民幣,下同)。

闢地建廣場 豐富村生活

倉廩實而知禮節,脫貧之後的村民們不能缺少文化生活。傍晚時分,在南延莊村文化廣場,村民們跳蚍s場舞,練荌楊倌鳩驉A拉荇a常。而幾年前這媮椄O破舊老宅及廢棄豬圈的所在。

說起王振強提議建設的這處文化廣場,其中一處原舊宅的主人孫艷紅坦言,「開始我死活不同意,那段時間王副縣長幾乎天天到家堸竣u作,很有耐心,不生氣,不擺官架子。現在看看這整潔的廣場,確實讓村媕藿疻頇了。現在想想,我讓出舊宅地方建廣場,也是為村塈@點貢獻,當然這首先得感謝王副縣長的功勞。」在王振強的推動下,南延莊、郝家莊、灣子村、李家莊、野湖泉等多個村文化廣場項目投入使用,惠及5,000多人,豐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原定2018年結束掛職的王振強,在贊皇縣領導的多次請求下,延長留任至贊皇縣實現脫貧目標後的今年3月。在1,200多天的任期內,王振強積極協調落實港澳辦引進的愛心捐助資金,建成了一批被當地人視為「貧困群眾最期盼、最需要、最受益的民心工程」,顯著改善了贊皇的醫療、教育、產業等條件。王振強離任那天,自發送行的人擠滿了縣委大院,有的甚至開車送至京冀交界處才依依作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