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打造優質營商環境 凝聚強大發展合力

2021-01-28
● 國家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快落實創新政務改革,打造利企便民營商環境。圖為江蘇太倉一家汽車部件廠工作人員在生產線上作業。 新華社● 國家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快落實創新政務改革,打造利企便民營商環境。圖為江蘇太倉一家汽車部件廠工作人員在生產線上作業。 新華社

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休戚相關。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提高綜合競爭力。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就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出重要要求。當前,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複雜的變化,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如何逆勢而行,成為全球投資熱土、興業沃土、生活樂土,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顯得尤為迫切。●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 綜合報道

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議題的全國政協第46次雙周協商座談會1月21日在北京召開。此前,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克服疫情影響,通過召開座談會、書面調研、開通網絡主題議政群等多種方式選取了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共130多家進行調研,委員們也把調研成果帶到了會上。大家一致認為,要從體制機制層面謀長遠之策,破除發展進程中的種種障礙,大力創建一流的營商環境,營造新常態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

完善體制機制 實現高質發展

營商環境是衡量一座城市或區域發展水準的重要指標,是一個地方的重要軟實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是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高品質發展、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會上,有多次帶隊赴地方深入調研的委員開門見山指,目前我國的營商環境還不適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要求,例如調研中企業反映,一些地方還存在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涉企收費「剪不斷、理還亂」,執法檢查多且重複,新老政策、部門間政策不銜接,「新官不理舊賬」等問題。

委員建議,要把營造現代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目標,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政府推動發展的首要任務,持續放寬市場准入;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制定全國統一的收費清單;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的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完善對企業檢查的國家規範;增強政策穩定性透明度;政府要帶頭守信踐諾,杜絕「新官不理舊賬」;繼而加快推進資料有序共享,努力破解「數字孤島」。在他看來,跨部門、跨地域、跨層級的資料共享難,仍是數字政府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難點和堵點。

委員續建議,需加快資料立法,實現資料的依法收集、匯聚、共享、管理和利用;加強頂層設計,形成「上下貫通、橫向聯通」的資料共享交換體系;擴大資料來源,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政務資料資訊源;加強應用牽引,促進公共資料社會化應用、便民化利用,持續推動營商環境的改善。

打通堵點 提升法治化水準

營商環境的「優化」,在本質上就是「法治化」。打造穩定、可預期、法治化的最佳營商環境,首先就是要依法保護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包括智慧財產權、合法的財產權和其他的相關權益,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讓企業家能夠安心創業、發展。

在委員看來,法治化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從立法上賦予私有財產和公有財產平等地位並平等保護,注重全面完善公平公正的產權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產權,健全涉及產權冤錯案件有效防範和常態化糾正機制,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已經成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委員建議,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繼續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同時,加強司法保護,嚴格區分企業經濟糾紛與刑事犯罪的實際界限,嚴格區分企業和企業家的法律責任。

企業是市場主體,創新的主體,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特別是商業秘密的保護,能夠有力地促進創新,促進企業發展。近年來,智慧財產權、商業秘密頻遭侵犯已成為阻礙企業科技創新的「絆腳石」。

在委員看來,目前,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商業秘密保護是比較困難的,相關部門對侵犯商業秘密的違法行為打擊力度也不夠、效果不明顯,缺少專門的商業秘密保護法規。因此建議進一步完善以智慧財產權、商業秘密保護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和運行機制,同時,開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商業秘密專項行動,並加大對不誠信企業和勞動者的處罰力度。

凝聚投資向心力 減輕企業發展負擔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能減輕企業的發展負擔,提高一個地區的投資吸引力,而服務企業「落商」,則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關鍵。委員認為,政策落地和監管實操不到位,影響外企對政策落地認同感,究其原因是監管口徑不夠一致,加劇隱形合規成本;合規監管多於風險監管;監管理念不夠與時俱進,監管回饋和政企溝通不夠高效。因此建議,讓外企真正全面享受開放政策,還需監管口徑從地方裁量轉向全國統一,監管重點從合規監管轉向風險監管,監管回饋機制從被動受理轉向主動預防,打通外資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

2020年12月,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21世紀經濟研究院公布了全國296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營商環境排名前10的城市中,只有北京一個北方城市;排名前50的城市中,北方只有12個。

這一現象引起委員們的關注,實體企業在北方城市投資發展,成本偏高,負擔較重。建議北方省份進一步系統地提升營商環境,為中國經濟發展蓄能,形成雙循環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營商環境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在城市與城市的競爭中,「造環境」比「拉項目」更難。長期以來,營商環境是東北經濟振興的痛點,也是「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近年來東北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改革,營商環境已有明顯改善,但委員看來,橫向相比仍存在差距。為此建議,用大手牽好小手,強化國家戰略引領;以良法推動善治,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營商環境也是市場主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看到了營商環境對中小微企業的重要性。可以說,營商環境是攸關中小微企業存亡的「生命線」。

作為應邀參加此次座談會的專家,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理事瞿倫川表示,他在調研中發現,受各種因素疊加影響,個體戶經營很難,利潤微薄,技術工人嚴重短缺。他建議,從立法的角度加強對個體戶的支持和保護;進一步改進許可辦理方面審批程序;簡化年報系統登錄。

良好營商環境不僅具有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還應有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本次座談會前,經濟委員會組織委員圍繞協商議題通過移動履職平台進行討論,107名委員在移動履職平台上發言。委員表示,「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可缺少。對投資、創業者來說,法律、政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文環境。通過人文環境品質的不斷推升能夠讓經營者、從業者開心。」

對於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出席會議的國家相關部委給出了積極回應。儘管大家發言角度不同,但對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都深感迫切,他們的話語中流露出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