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有韓國媒體15日稱中國的沙塵暴影響韓國,造成空氣質量嚴重下降。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6日在外交部例會上對此回應,根據中國監測機構分析,此次沙塵天氣源自中國境外,中國只是「途經站」。中央氣象台官方網站發布消息,3月14日夜間至16日,中國出現近10年來最強沙塵天氣過程,沙塵天氣面積超過380萬平方公里。此次過程的沙塵主要源於蒙古國。
趙立堅在外交部例會上表示,環境和空氣污染問題沒有國界,對其起源等作出結論需以科學監測和綜合分析為前提。他表示,根據中國監測機構分析,此次沙塵天氣源自中國境外,中國只是「途經站」。「我注意到,蒙古國官方日前就沙塵暴危害發布了相關消息,中國輿論沒有因為蒙古國可能是『上一站』而加以指責,各方都應以科學和建設性的態度看待相關問題,正面引導輿論,避免不必要炒作和輕易扣帽子。」
中國荒漠化治理成效顯著
趙立堅強調,我還想告訴大家,中國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已取得顯著成效。近年,沙塵天氣明顯減少,這不僅惠及本國,也為改善本地區空氣質量作出了巨大貢獻。此次沙塵天氣說明,本地區在環境治理合作方面,還有很多事要做。中方願同各鄰國和國際社會一道,攜手推進本地區和全球環境治理保護,為建設美麗清潔的世界作出積極貢獻。
中央氣象台網站16日發布消息,3月14日,受強烈蒙古氣旋及其後部冷空氣影響,蒙古國出現了大範圍強沙塵暴天氣。之後隨着蒙古氣旋東移南下,中國14日夜間至16日也出現了大範圍沙塵天氣過程,具有波及範圍廣、強度為近10年最強、影響較重等特點。北方多地PM10峰值濃度超過每立方米5,000微克。此次大範圍沙塵天氣過程不僅造成蒙古國出現人員傷亡和失蹤,也對中國交通運輸、群眾生活生產等造成較大影響,引起各界關注。
關於沙塵源地和成因,中央氣象台指出,此次過程的沙塵主要源於蒙古國。根據風雲氣象衛星監測顯示:13日,蒙古國西部最早出現沙塵天氣;14日,蒙古國出現大範圍強沙塵暴;15日早晨,我國西北地區中東部、內蒙古、華北、東北地區西部等地開始出現大範圍沙塵天氣,之後向東向南發展。
沙塵區昨日移出北京
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主任張碧輝表示,本次影響我國北方地區的沙塵主要起源於蒙古國,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前期蒙古國,包括中國西北地區氣溫偏高明顯,普遍偏高5℃至8℃,而且像蒙古國大部分地區近期降水稀少,地表條件非常有利於沙塵天氣的發生;另一方面,由於蒙古氣旋發展強盛(15日02時中心氣壓980百帕),為此次沙塵天氣的發生提供了非常好的熱力和動力條件,沙塵隨着氣旋後部的冷高壓東移南下影響了中國北方大部地區。
16日上午沙塵區已經移出北京,能見度明顯好轉,北京等地解除沙塵黃色預警。不過,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中央氣象台相繼發布消息指出,北方大部地區在未來幾天仍有沙塵回流天氣。
中國生態環境部16日公布3月下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顯示,3月下半月,全國大部擴散條件較為有利,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