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雖然生產技術取得進步,但珠三角地區成本日益高漲,為港企帶來不小壓力。香港衣車協會副會長、金富針車公司總經理李生昨日向記者訴苦,稱現在生意太難做了,因為內地成本太高,他代理銷售的衣車設備利潤空間有限,「以前是工廠求我要機器,現在倒過來,工廠問我要技工和技術等,否則很可能訂單就跑了。」
李生表示,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來大灣區,代理銷售國際電動縫紉機,當時一台進口機器價格需上萬元(人民幣,下同),他的生意十分紅火,員工一度有50多人。但是隨着內地成本大增和勞工荒的出現,許多製衣企業外遷東南亞,大灣區留下的工廠很少,他的業務陷入困境,目前一台國產衣車售價是2,000至3,000元,不僅市場競爭激烈,利潤也十分有限,去年他銷售了數百台衣車,但是又遇到疫情,仍然是虧本。
難棄業務與老員工
以前是企業老闆求他發貨,現在工廠老闆要求幫忙介紹技工和維護好設備,否則訂單很可能泡湯。為此,李生投資東莞一科技企業和整合眾多資源等,提供綜合服務,幫助企業進行技術和設備升級。他感歎近七八年來做得很辛苦,儘管目前已逾六旬,團隊已降到10人,但是他仍不想退休,「自己退了可以,但是一幫跟自己打拚十幾二十年的老員工生計如何辦?」所以他不忍心放棄業務,會堅持一直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