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產經 > 正文

生產力局科技園推港再工業化

2021-03-18
●林宣武(左二)希望今次的合作能為有潛力的廠商介紹及配對適切的支援,令香港各行各業都可以受惠。中為潘婷婷。香港文匯報記者莊程敏  攝●林宣武(左二)希望今次的合作能為有潛力的廠商介紹及配對適切的支援,令香港各行各業都可以受惠。中為潘婷婷。香港文匯報記者莊程敏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本港年輕人向上流動力弱,四大支柱產業之中只有金融業仍有增長,再工業化或成為香港的曙光。生產力局與香港科技園昨合辦「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發展論壇暨主題展館開幕典禮」,冀凝聚與鼓勵本地及大灣區廠商以創新技術在本港設立高增值生產線。生產力局主席林宣武表示,希望今次的合作能為有潛力的廠商介紹及配對適切的支援,將更努力利用科研為火車頭去推動香港新經濟,用人才建構香港未來,目標是令香港各行各業都可以受惠。

倡港產品力拓大灣區

香港大學經商學院經濟學教授鄧希煒在會上指出,本港於大灣區之中,大學及科研方面較有優勢,但成果往往很難商品化,建議香港應於再工業化方面多作努力,讓產品可服務大灣區市場。「有些人說本港地貴、人才少,不如就靠大灣區其他城市去做工業化,但其實香港至少要用工業產品測試,及相關人才與大灣區溝通,否則香港競爭力將會被削弱。」他建議,本港工業家可與大灣區的產業作互動,例如加入上、下游的產業鏈,大學亦可進一步發展生物科技。

出席同一場合的保心安藥廠總經理郭子明指出,廠房一直是用人手做包裝,但面對茪H手不足問題,後來獲生產力局為其設計出機器,現時大大改善生產效率。但他認為土地方面仍是再工業化困難的一環,以其良好製造規範(GMP) 驗證的藥廠為例,廠房已陳舊,但如要找地方搬都很困難,當中的GMP認證要投放很多資金,中間涉時數月,期間又不能生產,希望政府可以對此提供解決方案。他又指,對於中成藥而言,大灣區是很有潛力的市場,希望政府可多作推動。

創科署四方面配合發展

創科發展是本屆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指出,至今政府已投放過千億元支持發展創科,而「再工業化」是其中主要的工作。該署近年積極在基建、人才、技術及資金四方面推動「再工業化」。在基建方面,香港科技園公司正積極將本地蓬勃的創科生態圈伸延至工業h,同時提供所需的基建及增值服務,以協助本地產業把握商機。資金方面,創科署創新及科技基金提供財政支援,支持可提升業界科技水平及促進創新的研發項目。相關資助計劃包括「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科技券」、「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夥伴研究計劃」、「企業支援計劃」等,向先進生產商提供創優增值的資源。

技術方面,生產力局與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共同成立科創中心(The Hatch),協助企業加快採用創新工業技術。近年更積極進行與「再工業化」相關研發,於數碼化、網絡安全、未來人才培訓、智能生產、以及智能科技與綠色生活等多個領域上,為中小企及初創企業提供人才、技術及科研等各方面支援。

人才培訓方面,生產力局與職業訓練局及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合作,早於2018年推出全港首個「工業4.0專業文憑課程」;近年亦致力透過創科署「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為業界提供嶄新技術的企業培訓課程,更與多間大學,包括清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簽署諒解備忘錄,透過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實習及研究計劃,攜手孕育更多「InnoTalent」以壯大本地創科人才庫。

與會者對香港再工業化的建議

● 與大灣區產業互動

● 爭取大灣區銷售市場

● 將大學科研成果商品化

● 設工業商品測試

● 培養工業人才

● 提供更多工業用地

● 推動智能生產,分享大數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