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專家解讀】美國營造強硬氛圍為哪般?

2021-03-19

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將在美國阿拉斯加當地時間3月18日舉行,美方在會前苦心營造出 「盟國一致對華強硬」的氛圍,先和亞洲盟國舉行連串會議,又與英法德三國官員通話;而中方則明言,對這次對話沒有過高期待。在如此強硬氛圍下的中美會晤,有什麽值得期待?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指出,美國方面在會晤前的一系列行為的確「有點奇怪」,不過也能從以下幾方面尋出端倪:第一,美國確實感受到了中國的發展壯大給其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地位帶來了挑戰,對此美國感到非常不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美之間在力量上的差距大幅縮小,在中國周邊地區,美國採取更強硬的政策包括軍事手段,沒有勝算。

或圍繞台灣問題相互摸底

第二,美方有深層的恐懼,擔心喪失在亞太地區的地位,尤其擔心中國方面可能在兩岸統一的問題上採取行動。美國鋪墊這麼多,其核心應該還是台灣問題,擔心中國在短期內對台灣「動手」,那麼這將對整個亞太地區格局有非常大的改變,美國地位很難保住。

第三,與美國國內形勢相關,包括與共和黨對民主黨政府的壓力有很大關係。拜登上台後的很多行為都受到共和黨的制約,後者把任何與中國的接觸,尤其是對話的安排視為對中國的軟弱。當然這也與明年的中期選舉相關,民主黨還有很多國內議程需要在國會通過。

王勇認為,在上述綜合考慮的情況下,美國就對中國採取非常強硬的布局和表態,也是希望借此傳遞訊號,希望中國能在台灣問題和其他議題方面作出表態。這次會晤,雙方會圍繞這些問題「相互摸底」。

在中國方面,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中國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中方並不指望一次對話能解決所有問題,並沒有過高的期待和幻想」、「不會為了營造某種所謂的『氛圍』在主權問題上作出妥協和讓步」。

料最低預期即穩定關係

在此前提下,王勇指出,對這次會議 「應該還是有所期待的,『最低』預期至少是中美關係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性,有一定的可預見性,有一定的機制進行溝通及管控危機。這應該也是中美兩國領導人的共識,即穩定關係,減少誤判,在可以合作的問題展開合作。這些方面雙方應該都有一些期許。」

王勇補充道,對美國而言,他們希望中國能有更明確的表態,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以台灣問題為例,中方要保證和平解決。對中國來說,也有這樣的需求,需要穩定和美國的關係,和美國展開合作。「雖然我們看到了拜登政府的強硬,但拜登本人和團隊了解中國,且民主黨的執政基礎與特朗普政府不同,他們願意聽取華爾街和大企業要求與中國合作的呼聲。」

有觀點認為,雖然此次會晤不會解決什麼重大問題,但可能為日後中美會談開啓一個起點。

王勇認為,目前的關鍵還是要看雙方在這次會晤中相互的摸底情況會如何,如果溝通得好,後續機制方面的安排,甚至有關最高領導人的會見,都會有積極的說法。但如果「談崩了」,那就很麻煩,雙方的關係緊張和對抗也會持續下去。 ●中通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