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文本文件到音頻文件,從視頻圖像到虛擬現實,「深度偽造」的應用門檻不斷降低,「有圖有真相」的傳統認知正逐漸被顛覆,「白紙黑字」當前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360集團信息安全專家鄔玉良表示,「深度偽造」在中國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即便是高科技公司亦難以辨別,更遑論普通民眾。
「目前,『深度偽造』技術正在平民化、大眾化,很多都是違法行為,比如很多商場收集『人臉』並且保存,這就是違法的,存在內部員工偷賣信息從事違法活動的隱患。」
鄔玉良說,「深度偽造」辨別難,這就給行政執法、司法取證,以及個人隱私包括肖像權、隱私權等多方面帶來困擾和威脅,並由此引發社會憂慮和信任危機。
完善認證機制 保技術健康發展
內地法律專家劉寧表示,對於「深度偽造」,中國應及時完善立法,不斷加強執法,同時嚴格監管,對一些違法行為予以重罰,甚至追究刑事責任。國家應對這項技術的風險進行有效管控,特別是對可能造成特定傷害的虛假信息進行規制,但這並不妨礙其在教育、藝術等領域的應用。故此,還應完善相關認證機制等,以保證該項技術始終能夠健康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