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務部:成員國均表示年底前批准協定 中國已率先核准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商務部國際司司長余本林22日透露,目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所有成員國均表示將在年底前批准該協定,推動協定於明年1月1日生效。協議一經生效,各成員國之間就會按協定規定立即降稅,履行服務投資開放承諾,執行協定各領域的規則,預計中國與自貿夥伴的貿易額佔比將增加到35%,超過三分之一的對外貿易實現零關稅。
余本林在當天商務部舉辦RCEP第二次線上專題培訓會上表示,目前中國已經完成RCEP核准,成為率先批准協定的國家,泰國也已經批准協定。今年各成員方將密集召開會議,通報各自批准進展。
中方701條義務 87%已完成實施準備
中國正在為RCEP協議實施積極作準備。余本林表示,商務部已會同有關部門梳理了協定中涉及中方的701條約束性義務,其中613條完成實施準備,佔全部義務的87%,其他條目在協定實施前也可以準備到位,中國能夠在協定生效時全面履行協定義務。
此前,海關總署已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經核准出口商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為RCEP關稅減讓和原產地規則實施制定規章。
地方亦積極推進RCEP實施,2月初廣州市商務局發布《廣州市把握RCEP機遇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這是首個推進RCEP的地方配套措施。此外,各地海關、自貿區、工業園區等近期針對外貿企業組織宣講會,幫助企業享受RCEP帶來的關稅減讓等優惠政策。
中國與自貿夥伴貿易額佔比增至35%
對於RCEP協議實施給中國帶來的機遇,余本林表示,RCEP協議生效後,中國新增日本這一重要自貿夥伴,與自貿夥伴的貿易額佔比將由現在的27%增加到35%左右,超過三分之一的對外貿易實現零關稅。
RCEP利東亞產業鏈深度融合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中日韓在高端零部件、新能源等汽車製造等領域存在較強的互補性,RCEP有利於推動東亞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有助於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同時,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會大幅降低亞洲產業鏈分工合作的成本以及不同經濟體之間的交易成本。借此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國內市場潛力的釋放將增強跨國公司加碼在華產業鏈投資布局的意願,放大上下游產業鏈在中國的集聚效應。
對提高對外開放起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毛振華認為,RCEP的簽署為中國提供了一個較為穩定、和平發展的環境,間接帶來了中日韓自貿協定的實現,對於整體提高中國的對外開放水平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對未來中國參與其他區域貿易談判提供了重要參考。
2020年10月15號,東盟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聯合簽訂RECP,15個成員國總人口達22.7億,GDP達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5.2萬億美元,均佔全球總量約30%。RCEP的簽署標誌着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