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特稿】中國核潛艇首任總師彭士祿院士逝世

2021-03-23
●彭士祿●彭士祿

中核集團微信公眾號22日發布消息稱,中國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團科技顧問彭士祿22日中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彭士祿院士是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他主持設計建造中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成功研製第一艘核潛艇、組織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被譽為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墾荒牛」。

革命先烈彭湃次子

1925年,彭士祿出生在廣東,是中國早期農民運動領袖彭湃的次子。公開資料顯示,1929年,年僅4歲的彭士祿成了孤兒,被先後送到20多戶百姓家裏寄養。童年時期,他曾兩次被國民黨抓進監獄,受盡磨難。1940年,周恩來派人輾轉找到15歲的彭士祿。1940年底,彭士祿抵達延安,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每每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彭士祿總是飽含深情地說:「我對人民永遠心存感激,我的生命是革命同志和老百姓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無論我怎樣的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報他們給予我的恩情」。

留學蘇聯 與核結緣

1951年,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留學蘇聯的名額。據央視新聞等報道,回憶這段留學時光,彭士祿這樣說道,「從未在晚上12點以前就寢過,我們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一頭扎進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見了湖泊一樣,那種奮進不息的心情難以用語言描述。」正是這段時光,讓彭士祿與核動力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秘令回國 研製核潛艇

20世紀五十年代末,彭士祿接秘密調令回國。被安排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動力。當時蘇聯拒絕為我國研製核潛艇提供援助。毛澤東提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在設計研製核潛艇時,國家經濟困難,人才奇缺,但彭士祿和同事們士氣高昂。

彭士祿曾回憶道,「困難時期,我們都是吃着窩窩頭搞核潛艇,有時甚至連窩窩頭都吃不飽,糧食不夠,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時沒有電腦就拉計算尺、敲算盤,那麼多的數據,就是這樣沒日沒夜算出來的。」

在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種種困難後,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1965年,彭士祿告別妻子兒女,隱姓埋名,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被徐徐推向大海,艇上的4.6萬個零部件,全部由中國自主研製,沒有用國外的一顆螺絲釘,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1974年8月,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加入海軍戰鬥序列。

病房裏一直掛着海軍軍帽

進入暮年後,老人家記憶力有些衰退,但在他魂牽夢繞的激情歲月中,永遠記得兩件事,一是核潛艇,二是核電站。

在彭士祿生前的最後時光,他居住的病房布置得很簡單,房內擺放着第一艘核潛艇的模型,牆上始終掛着一頂海軍軍帽,軍帽上繡着他一生牽掛的核潛艇。彭士祿畢生致力於核動力事業,不求名、不逐利。在自述中,彭士祿這樣寫道,「也許因是屬『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強勁精神,不做則已,一做到底,如活着能熱愛祖國、忠於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