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傳頌至今,想必小說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深入民心,筆者也不必詳說細節。結義文化,並非只存小說而現實全無,全國各地可以尋得不同金蘭譜便是最好證據(金蘭譜上往往有其結拜誓詞、姓名、出生日期等,是民族學或人類學家喜聞樂見的研究材料。)
結拜關係之特別,在於此關係介乎友情及親情之間。此關係往往始於同等友誼,然後發展成高低之分的擬親人。他們以兄弟相稱,關係較友情親密,卻不及親人之親,既與別不同,又極其相似。有趣的是,正如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是需要經過某些程序。
結拜文化的確有儀式可循,結拜者可以通過具體儀式而成為異性兄弟。一般而言,儀式會在廟宇中舉行,寫有結拜者姓名和出生日期的宣誓紙會事先準備。結拜者宣誓過後,主持人會燃燒宣誓紙以向天官作證。他們或會割破手指,將流出血液混入酒中,結拜者一飲而盡。禮成後,異性兄弟將與同證者及家人共膳,異性兄弟或取一個擁有共同音節的新名字作稱呼。
結拜儀式並非憑空捏造,而有具體象徵意義。首要是等級制度的引入,其中燒掉寫有結拜者姓名和出生日期的宣誓紙,出生日期乃用作決定何者為長。其次是兄弟關係的確立,飲血酒象徵兩人流淌同一血液,取一有共同音節新名亦是親兄弟常見做法。最後是互相扶持,用膳成本是結拜兄弟共同承擔。
值得注意的是,結拜文化不囿於男性,亦可存於女性。雖然聽起來有違常理,「兄弟」一詞如何包含女性?中國有一獨特的漢語書寫系統名為女書,此文字起源於中國湖南省南部的江永縣,只傳女性不傳男性,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於此書寫語言只流通於婦女,婦女之間因而形成強而有力的異姓聯繫,這種聯繫甚至不需結拜儀式來鞏固,乃由文化語言所維繫,男性不會涉及其中。
兩者最終結拜,惺惺相惜當然是其中理由,但卻不是唯一理由,單純出於情感的結拜甚至並不常見。美國加州大學中國研究教授焦大偉(David K. Jordan)曾在1985年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結拜兄弟的論文(Sworn Brothers: A Study in Chinese Ritual Kinship),總結兩人或多人由原本友情轉成擬兄弟的原因,往往是希望藉此獲得更親近、更穩定、更長久的關係,以至雙方可以互相提供幫助,這種幫助甚至跨越兩人,延續至雙方家庭、朋友及聯盟。
例如,兄弟或會幫助另一兄弟之嫁女嫁妝,或幫助對象辦理喪禮。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