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同心作育英才 創新灣區教育模式

2021-04-29

何超蕸 遼寧省政協常委 香港義工聯盟常務副主席

近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會的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城市群帶動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分論壇上發言共同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要素齊全,要根據不同的功能和定位,做好自身規劃,錯位發展,分工合作,形成合力,以科技創新帶動大灣區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形成世界科技創新高地。科技人才一直是當今社會稀缺的資源,而大灣區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與建設。在大灣區建設方興未艾的時候,大灣區城市都要共同為區內青年發展創造廣闊空間。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展開學業、就業和創業, 讓他們見證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同時也成就自己。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深圳發展,打造出國際品牌。

大灣區要成為創新科技中心,就必須打造一批國際的品牌,可以帶動芯片、材料、核心部件以及工廠,從而構成完整的體系。而打造這樣的體系需要大量年輕人。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的汪滔在讀研究生時創辦大疆無人機公司,在深圳發展不少獨家技術,開創航拍新天地。這就是一個成功例子。

培養人才要加大制度創新力度,逐步消除港澳青年在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制度性壁壘。可依託粵港澳高校聯盟機制聯合辦學,互聯互通,互學互鑒,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體系,加強協同育人。對此,國家也定下了目標:2020年底,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明確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產出一批對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學成果,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發展和創新發展先進典範。要達致這一目標,需要粵港澳政府和教育界一起努力。期待大灣區大學培育出頂尖人才 ,產出一流成果。

事實上,近年粵港澳青年跨區就讀成風,廣東的中山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等,錄取了不少港澳生,暨南大學目前有全日制學生42734人,其中本科生28628人,研究生14106人,其中香港學生6442人,高居全國第一。香港同學通過幾年的學習和生活,加深了對國情的了解和感情,畢業回到港澳後,成為各行業的人才,也是愛國愛港的新興力量。同時,不少內地同學到港澳的大學讀書,留下來建設港澳,專才優才為多元化的港澳社會作貢獻。

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日前奠基,2023年開始招生。大灣區大學定位為新型研究型大學,以理工科為主,突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致力於培養適應未來快速變化,支撐和引領大灣區科創發展的高端人才。期待大灣區大學培育出頂尖人才、產出一流成果,服務於提升大灣區科創競爭力和打造國際一流灣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澳門與葡語系國家的關係優勢應引起重視。葡語國家分布於全球四大洲,總人口達2.64億,和中國主要合作的八個葡語國家,包括巴西、葡萄牙、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畿內亞比紹、東帝汶,以及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學習葡語在未年的對外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中,將大有用武之地。2020年6月,澳門理工學院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透過線上方式簽署合作協議書成立「大灣區葡語教育聯盟」。香港的同學要學葡語,也有更多學校可選擇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