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文匯專訪】「如心獎」勵科創 仁心冀「趁早頒」

2021-05-03
● 龔仁心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為實現家姐願望,正研以其遺產設立全球頂級科技獎項,初步定名「如心科技創新大獎」。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龔仁心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為實現家姐願望,正研以其遺產設立全球頂級科技獎項,初步定名「如心科技創新大獎」。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中國版諾獎」關注華人科研貢獻 擬兩年一評獎金五千萬人民幣

「中國版諾貝爾獎」在多年的構思籌劃下漸有眉目。已故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的遺願之一,是用遺產設立類似諾貝爾獎的全球頂級科技獎項。其胞弟、華懋慈善基金理事會主席龔仁心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表示,有關獎項初步定名為「如心科技創新大獎」,分為「具有突破意義的開創性基礎研究成果獎」、「對國家和人類進步具有重大意義的重大技術創新項目獎」、「青年科學家重大發明成果獎」三項,每項獎勵兩個中國項目和一個國際項目,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獎勵總額為5,000萬人民幣,冀可以激勵科學家尤其是青年學者攀登創科高峰,造福國家和人類。●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

「年輕時得獎助深入研究」

談起諾貝爾獎,不少人都會想起「光纖之父」高錕,但同時令不少人遺憾的是,高錕在患上阿茲海默症後才獲獎。龔仁心在談到「如心科技創新大獎」時,就強調了「年輕」這個關鍵詞,希望獎項不會「頒得太遲」,讓科學家可以及時運用獎項所得,推進自己的研究,「希望對比較年輕科學家有這樣的獎項,讓他們有精力、也有財力深入他們的研究。不希望到了他都老了、退休了才拿到這個獎,當然不是說這樣沒有意義,但如果他年輕時拿到,是不是更有意義呢?」

評選重點:貢獻一定要大

「如心科技創新大獎」的初步構思是要每個獎項獎勵兩個中國項目和一個國際項目,龔仁心進一步解釋對華裔科學家會特別注重的原因,「實際上華裔科學家對世界的科技也好、基礎研究也好,是有很多成就的。他們充滿才華,需要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激勵。『如心科技創新大獎』作為我們中國人自己辦的獎,當然對他們要有一定的傾斜。」

龔仁心還如數家珍地談到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這些都反映了中國的科研實力和對國家、人類巨大貢獻,也是科學科技造福人類社會的例子。他強調,有關評選雖然向華人傾斜,但重點是「貢獻一定要大」,「大家公認的就可以了。」

港創科有空間發展優化

據了解,目前華懋慈善基金已經成立專門的內部工作小組,初步研究包括諾貝爾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科學技術獎、邵逸夫獎等在內的各種科技獎勵計劃,搜集相關的基本資料;然後將專門接洽有關部門和科技專家,聽取他們對「如心科技創新大獎」如何設立的深入、具體建議,集思廣益、博採眾長,最後形成具體的方案、訂立專門獎勵條例、邀請科學技術權威人士組建評選機構。龔仁心坦言,要成立這個獎不是那麼容易,「這要一個過程,但肯定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至於香港創科的發展風氣,龔仁心認為只是「剛剛開始」,並指特區政府在創新科技方面有很多空間可以發揮、優化,「政府需要真正拿出更多政策性的激勵措施,讓創新科技界感受到政府是充分鼓勵、全力支持的。」

至於最新的「十四五」規劃寫明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龔仁心相信,中央政府會關注香港的創科發展,亦會有很多辦法幫助香港特區推動這方面的發展。

獎項

.具有突破意義的開創性基礎研究成果獎

.對國家和人類進步具有重大意義的重大技術創新項目獎

.青年科學家重大發明成果獎

評選

.每兩年評選一次,每項獎勵兩個中國項目和一個國際項目

獎金

.每次獎勵總額5,000萬人民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