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內地病人盼購港藥:高額差價吸引

2021-05-11
●曹女士服用的白血病藥物。受訪者供圖●曹女士服用的白血病藥物。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訪問了多名內地病人及居粵港人,了解他們對跨境醫療的看法,發現這項服務對罹患重病,或買外國藥物的內地病人有較大吸引力。除藥物審批機制外,兩地藥物的高額差價是部分內地病人希望購買港藥的最重要原因。

曹女士居於內陸省份,去年不幸證實患白血病。當地醫生建議她服用一種名為VENCLEXTA的抗癌藥物,但內地醫保並不涵蓋,每療程4個月,要支付近7萬元人民幣。出於經濟壓力,她試圖尋求較平價的買藥渠道。

憂平台未成熟 不敢嘗試

曹女士拜託在港的親友詢問得知,該藥品在香港癌症專科有售,原廠藥售價約為5.9萬港元,部分醫院或醫生亦有處方其他授權藥廠生產的該款藥物,部分授權藥價低至約3萬港元。

雖然她非常希望親身來港看診及買藥,無奈因身體虛弱,返家時又需要隔離,只能繼續在內地購買高價藥物。她認為跨境醫療平台可以解決自己部分問題,但現時平台剛上線尚未成熟,她還不敢貿然使用。

居東莞港人孫先生年近50,患有高血壓和膽結石等慢性病,但極少出於醫療原因專程返港。他認為在治療常見疾病方面,內地醫療已達到較高水平,一般市三甲醫院的醫療費亦屬可負擔水平,即使疫情結束,亦不打算長期兩地往返覆診。

在佛山工作生活的港人黃小姐患有甲狀腺疾病,目前情況穩定,她早前定期在香港公立醫院做超聲波造影,疫情爆發後因無法返港而中斷。她曾考慮使用港大深圳醫院的覆診服務,但嘗試在佛山的醫院就診後,發現每次只需數百元費用,或比往返深圳更划算,對跨境醫療的需求更進一步下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