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百科啟智 > 正文

【綠得開心@校園】每月垃圾「賬單」 關注校園減廢

2021-05-12
● 學生於香港工程師學會舉辦的「工程師體驗巡禮」中展示得獎作品,與市民分享交流。作者供圖● 學生於香港工程師學會舉辦的「工程師體驗巡禮」中展示得獎作品,與市民分享交流。作者供圖

我校環保政策的願景是透過教育、實踐、環境塑造,讓學生培育出環保的理念及環保習慣,活出綠色人生。我們得到社會上很多熱心人的幫助和分享,讓一眾師生在「環保、綠化、可持續發展、低碳生活」等議題上,能夠有多角度的學習和思考。

在「環保措施」方面,我們重視師生的實際「體驗」。校內重點環保實踐行動之一,就是參與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主辦的「減廢在校園」,讓大家預先體驗政府計劃在全港推行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

連續六個月的活動中,除了垃圾量、模擬收費等數據收集,作出分析和定下結論外,我們還設計了「Re乜 Re物」物品再生日、秋祭漂書日,又有多場講座和升級再造工作坊。學生在連串活動和分享後,自省和減廢的習慣也漸漸地建立起來。大家對這份每月月初寄到校園的「賬單」,也多了一分關注。最終,六個月測試期後,相比本校的初始數據,平均每日人均垃圾量減幅約26%,成效顯著。在這計劃中,我校榮獲「減廢在校園」銀獎,以示表揚。

我們亦參與由「大學資助委員會」主辦的「大學生 STEM 創客計劃」。「計劃」希望從不同層面推動STEM教育,藉以培育人才,推動經濟發展及解決社會民生問題。我校的主題方向是解決紙包飲品盒帶來的環保問題,參與學生須學習以三維繪圖軟件設計及立體打印技術,把收集回來的飲品紙盒,製成元件,加上創意,堆砌成小巧玩意。我們合共舉辦了五次STEM工作坊,其中一次,我校學生與一群活潑天真的小學生,把彼此的設計融合起來,同場交流......真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歷。

在活動後的評估中,我們見到學生的環保意識明顯提升了不少。此外,五位大學師兄師姐把我們的創作成果,在「大學生 STEM 創客計劃專項展覽暨頒獎典禮」中分享,更贏得了不少掌聲和好評。

校園以外,學生也漸漸從「聽眾」變成「分享者」,並以環保攤位、短片製作和「小發明」等,喚起大眾對環保的關注和實踐。我所指的「小發明」,就是由港燈主辦「綠色能源夢成真」比賽中,我們奪得季軍的項目:「『轉出』綠色生活」。我們的夢想是協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就如獨居長者、視障人士、低收入家庭等,能夠智惜用電,過一個「綠色生活」。我們構思一個簡單、輕便的檢測系統,使用者可以隨時檢查,即時知道家中電器是否妥善關上,既能夠減省生活的開支,又能協助地球的環保工程。

課程方面,我們已於本學年,展開一個名為「思.創.好世界」的跨學科學習課程,探究的主題是「氣候變化」。中二全級學生在五十多位高中學兄學姊的指導下,提升對社會、環境及全球現象的認識。學生分組建構解說圖及以「模型」解釋他們的智能環保裝置。整個項目仍在進行中,學習成果拭目以待。

很感恩,我們透過不同的形式和場合,令不同持份者的努力和付出得到認同。我們願意更加謙卑,向一眾關愛地球的同路人好好學習、交流,繼續同心同行。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港燈綠得開心計劃「綠得開心學校」之一)

港燈綠得開心計劃,致力教導年輕一代及公眾人士培養良好的用電習慣,目前已有四百多間全港中小學校加入「綠得開心」學校網絡。如欲了解詳情,歡迎致電3143 3727或登入www.hkelectric.com/happygreencampaign。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