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非裔男子弗洛伊德在一年前的5月25日,於明尼阿波利斯街頭被白人警員紹文以膝壓頸長達9分鐘殺害,事件湊巧被一名17歲的女生拍下,影片引爆席捲全美以至全世界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M)運動。從數據上而言,美國種族歧視情況確實已較以往改善,但因種族問題引致的分化卻愈來愈嚴重,不同種族的社會地位亦未見太大變化,一時的示威抗議運動無助從根本性改變現狀,唯有從政策層面讓美國變成真正種族共融國家,才能實現種族平權。
去年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成為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美國最大型的民權運動,總計約2,000萬名美國人曾在疫情下參與示威,對種族平權的訴求蔓延世界各國,直到今天英超球員仍會在開場前單膝下跪,聲援種族平權的訴求。
不過有專家認為,美國黑人覺得深受壓迫,某程度上可能是傳媒過度聚焦報道種族問題的影響。普林斯頓大學美國非裔族群學者格洛德指出,不少黑人持續觀看其他黑人被殺的影片、持續閱讀種族化的政治新聞,容易被有關訊息所「淹沒」,感覺無論黑人做什麼,白人和美國這個國家都永不改變。
歧視問題與意識有關
被負面消息所「淹沒」,讓人容易忽略過往數十年來的進步,如克林頓在1993年就任總統時,大部分美國人都不認同跨種族婚姻,近30年後的今年,認同跨種族婚姻的美國人高達90%,自2019年起,白人兒童已經成為美國的少數;1985年的調查中,多達3/4美國黑人認為,白人可以找到更佳工作、更高薪和更好住所,全因社會存在種族歧視,但到了2012年同類調查中,持相同意見的黑人已跌到不足一半。
既然美國種族歧視狀況有所改善,為何美國社會對種族問題的分化卻愈趨嚴重?《經濟學人》美國編輯普里多認為,種族歧視是否嚴重,往往與對種族歧視的意識高低反向而行,例如在曾經實施種族隔離的美國南部州份,當地白人往往會認為自己不是種族主義者,甚至認為自己比起北部州份的進步派更了解黑人。同理,正因為美國種族歧視狀況正在改善,才會讓更多人關注種族問題,包括認為種族問題改善步伐緩慢。●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