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亞洲疫苗少接種慢 金融時報:中國一枝獨秀

2021-05-26

藥廠投資不足政府欠支援 苦等西方供貨陷被動

在去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亞洲國家在控疫工作上明顯較西方國家優勝,然而目前在接種疫苗進度上,卻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亞洲雖然是「世界工廠」,但在生產疫苗上的投資不足,導致產量偏低,只能苦苦等候歐美藥廠供貨,陷於被動,只有中國屬於例外,其成功研發並大量生產疫苗,證明中國在相關能力上不遜歐美。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絕大部分亞洲國家均欠缺疫苗,妨礙接種進度,以亞洲發達經濟體日本為例,目前每100人只接種了6.9劑疫苗,相比英國每100人接種90劑是大幅落後,發展中國家包括泰國、越南和菲律賓,疫苗計劃更只可說屬於起步階段。印度雖擁有龐大疫苗產能,但至今每100人只接種了14劑疫苗。

科學家和藥業分析員認為,亞洲打針進度緩慢的原因,包括當地去年控疫相對成功,對獲取疫苗的壓力明顯不如歐美。此外,亞洲國家染疫人數相對較少,限制了進行疫苗臨床測試的速度,而亞洲欠缺大型藥廠,無法像歐美藥廠般在全球進行臨床測試,亦阻礙疫苗生產。東京大學疫苗科學教授石井健便指出 ,亞洲並沒有相當於美國輝瑞般規模的藥廠。

印控疫假象阻疫苗生產

亞洲過往曾經歷沙士、中東呼吸綜合症和禽流感疫情,其公共壎籵t統對大型疫症明顯有更好準備,但卻未有積極研發疫苗,即使日本花費數以十億日圓計資金研發流感疫苗,但有關技術並不適用於新冠疫苗。

在亞洲國家中,印度擁有最大疫苗生產能力,印度血清研究所是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商,每月可生產6,000萬至7,000萬劑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印度本身亦具有研發疫苗能力,例如當地的Bharat Biotech便自行研發使用滅活技術的Covaxin新冠疫苗,並於今年1月獲批緊急使用許可,但每月只能生產約2,000萬劑,根本供不應求。曾為Cipla和Glenmark藥廠擔任全球顧問的奈拉坎坦指出,問題在於印度政府初期似乎成功控疫,因此不急於投資研發疫苗,「印度政府曾深信疫情今年1月會消失,因此沒有B計劃。」由於政府不斷聲稱疫情已結束,當地藥廠根本不會花費巨額資金,提升疫苗產能。

日韓欠缺量產疫苗資源

至於日本在疫苗研發方面落後,石井健指出關鍵是日本並沒有將研發疫苗列為優先要務,即使日本科學家已研發出多款候選疫苗,但目前仍只處於小型測試階段。石井健認為,研發疫苗除了要有先進技術,亦需要有大型藥廠的組織規模,更需要有政府不計成本地投放資源。他舉例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若然只是單打獨鬥,沒有德國政府幫助及輝瑞合作,便根本無法大量生產疫苗。

韓國在疫苗生產上亦面對資金和技術不足問題,當地一名分析員指出,韓國工業向來只集中代工生產,「要在短時間內研發出新疫苗,需要大量金錢、技術和研究人員,但韓國全部都欠缺。」

相比其他亞洲國家,中國在疫苗研發和生產上的表現明顯突出,中國藥企至今將近半數生產的疫苗出口其他國家。總部設於英國倫敦的諮詢公司IHS Markit生命科學高級分析員拉班表示,預計在未來5年,中國在生物科技行業上,將成為在全球具競爭力的國家,並徹底扭轉藥物創新方面的傳統模樣。 ●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