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張炳良:完善選制後「泛民」仍有表達空間

2021-06-07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講座教授、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泛民」在完善後的選舉制度下仍有生存空間,因為從社會動態的角度考慮,社會一定要有所表達,而有「泛民」進入議會對政府而言都是好事。他並指,民主黨應考慮清楚所謂不參選是指來屆立法會不參選,還是永遠不參與立法會選舉,若不再參選立法會,則應思考成立政黨的意義何在。

張炳良表示,相信很多「泛民」會形容選舉制度「倒退」,又提到有很多「泛民」政黨已表明不會參選立法會選舉,當中民主黨仍未決定是否參選,但看到其在黨內、黨外都有很大壓力,所以都不排除其最終會不參選。

指民主黨要考慮清楚是否永不參選

他認為,民主黨作為一個香港歷史較長的反對派,要考慮清楚所謂不參選,究竟是指來屆立法會不參選,還是永遠不參與立法會選舉,「因為你說永遠不參與,是覺得制度不公平,事實上對任何反對派,都會覺得制度是不公平。在全世界不同地方,為什麼其他地方的反對派都仍然參選?因為一個政黨若不參與選舉,那為什麼要搞一個政黨,這是根本問題。」

他認為,「泛民」在現時的制度下仍有生存空間,因為從社會動態和利益角度考慮,任何社會有不同的利益集結,包括背後的價值觀和對問題的看法等,一定要有所表達,「即使是一個完全沒有選舉制度的政府,都要想方法吸納和了解社會民情。」他並指,有「泛民」進入議會對政府而言都是好事,因為有渠道表達意見,否則就會走出街頭。

至於社會不少聲音形容日後加入的反對派只能是「忠誠反對派」,張炳良認為「忠誠」應該只是代表接受體制,在「愛國者原則」下接受即可,不需要就「忠誠」兩字演繹太多。

新人如何牽制行政機關屬未知數

對於立法會新增40席選委會界別,張炳良亦認為未來立法會未必會造成「一言堂」,因為這些新人未來的議會定位、反映什麼利益、如何牽制和影響行政機關仍是未知數。他解釋,「愛國者治港」是中央推動選舉改制堅持的原則,但認為不是透過選舉辦法執行,而是資格審查的機制,故立法會選委會界別的組成應有其他考慮。

在人才方面,張炳良表示從來都不擔心香港沒有人才,問題是制度能否吸引人才參與政治事務,並指從政不是靠上課程,最主要是實踐,要經常檢視實踐土壤是否有利於人才成長。

他表示,不認為「一國兩制」已經沒有進一步發展空間,指「一國兩制」長久以來就是將看似不可能的事盡量變成可能,故認為目前最重要挑戰是如何在「一國兩制」概念下處理矛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