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落實防疫記錄互通 為通關未雨綢繆

2021-06-14

隨茈輕銂漪怑]接種計劃推行,已有超過兩成人接種了最少一劑新冠疫苗。雖然現時本港仍未能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但特區政府有必要及早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討核實檢測記錄和疫苗接種記錄互認的安排,並向市民公布,為早日通關未雨綢繆。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必須推動制度和機制的全面對接,眼前的抗疫對接措施就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兩地政府應打破以往的慣常做法,以創新手段盡快就抗疫機制一體化取得突破。

香港與內地遲遲未能恢復通關,對商務活動和市民日常生活影響極大,工聯會收到不少居住在內地的港人求助,促請特區政府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討疫苗接種記錄互通安排,認為對日後恢復通關很重要,可以方便市民往返兩地。

隨茈輕銢戔○v漸受控,早日恢復正常通關成為市民的迫切呼聲。但由於疫苗接種率仍遠未達至群體免疫所需的七成水平,而且新冠疫情變數仍多,即使可以實現免檢疫通關,核酸檢測和完成疫苗接種相信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粵港澳三地的檢測和接種記錄互認、互通是眼前急務。

核酸檢測結果和疫苗接種記錄互通,在技術上並不困難,關鍵是要令各自的檢測和接種記錄都可以獲得另一方查證認可。這是日後通關必不可少的準備。食嬪膚蔽瓥粉F始在今年4月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為逐步恢復兩地居民跨境往來,特區政府已與廣東省政府就疫苗接種記錄及技術平台的對接方式展開技術討論,促進有關數碼記錄及技術平台的互聯互通。港人期盼接種兩劑疫苗後可憑電子針卡免檢疫自由通關,但時至今日,政府仍未就兩地檢測和接種記錄的對接及通關進度給出具體的時間表。

現時香港有應用程式「智方便」供市民下載,並於「智方便」內查閱接種疫苗記錄,亦即可作為電子針卡;內地則有「粵康碼」等程式讓內地市民使用,但兩者並不互通。大灣區國際資訊科技協會香港會長楊德斌分析認為,從技術角度進行分析,電子針卡也好、「粵康碼」也好,各自相當於一個獨立的數據資料庫,互聯互通即是讓兩資料庫可以進行資料比對,技術上完全可以操作,而且也不涉及洩露市民私隱等問題。特區政府應從速就此與廣東省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出一個方便操作和滿足通關要求的互聯互通方案。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已兩年多,廣東省和本港也推出了不少便利港人北上創業、就業的政策,需要跨境生活的人越來越多。要實現三地融合發展,關鍵是推進制度和機制融合,而防疫機制的融合是眼前最迫切的需求,粵港澳三地政府可以此為突破點,積極協商成立防疫協調工作小組,推進檢測、疫苗接種等互認、互通,為早日通關做好技術上和機制上的準備。長遠而言,抗疫一體化的工作亦可以成為大灣區內打破制度壁壘的範例,加快推進大灣區在軟環境層面的全面對接融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