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參展人流有所減少但氣氛熱烈。陳苡楠 攝](http://image.wenweipo.com/2021/06/15/a18a1.jpg)
經過了一個全球性的藝博會低迷之年後,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下稱巴塞爾)在經歷2020年延期、取消後,終於上月在會展再開鑼,總共104家參展畫廊相較於2019年的242間規模減小將近一半,不過,連續三日香港文匯報記者於現場採訪,不少畫廊負責人反饋指出,雖因入境限制而造成早已預見到的人流減少,銷售情況卻好過預期,不僅是藝博會現場的參與度高、本地重要藏家基本到場,前來的藏家和經濟人質量亦是不錯,雖疫情爆發的一年多時間裏,銷售大多局限在線上進行,對於承擔銷售推廣藝術家、結識新客戶的一級市場來說,營銷策略則大大受限。
不少畫廊表示,這次參展感受到了線下銷售和藏家的熱度,希望今年巴塞爾的辦展模式可作為一個起點,香港和部分亞洲地區可在制約中,探索新的實體展示方式,一級藝術品交易市場在大環境的約束下受到壓制,相信一旦回復,就會迅速回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美婷 朱慧恩 陳苡楠 黃依江
因疫情影響,今年很多藏家難以從海外到港,本港老牌畫廊漢雅軒積極參加藝博會,但是也面臨着現實的挑戰,畫廊藝術總監林昶汶介紹,今年少了一批歐美的藏家前來香港到畫廊直接看作品,為了滿足海外的藏家,漢雅軒在展覽期間便主動在網上舉行實時導覽,「始終隔着熒幕,藏家也難以清晰看到作品。」
問到網上實時導覽有何難度時,林昶汶指期望科技更進步可帶來更真實的體驗,「我們現在的網上導覽、欣賞藝術品也是局限於我們現有對科技的想像,但這個想像空間我想應該在未來會有進步,可能將來網上欣賞藝術品會更真實,若科技成熟了並可以改善用戶的體驗,才能成為大趨勢。」
網上交易能否成大勢?
漢雅軒也有參加今年香港的Art Basel並帶來了10位藝術家的作品,畫廊總監林昶汶表示今年銷情十分好,畫廊每個展出的藝術家均有作品被收藏,坦言今年的成交量有驚喜,甚至比過去數年的Art Basel更好。
林昶汶說,畫廊在疫情前,已開始發展線上交易銷售,惟所佔的銷售額比例並不算高,他認為,網上交易藝術品能否成為大趨勢取決於科技的發展,在現行科技層面而言,他不認同網上交易藝術品能成為大趨勢,「我認為網上交易只讓收藏家多了一個交易渠道的選擇,但藝術品交易很多藏家都需要看原作。」他又表示,線上交易局限於藏家對該作品之藝術家的認識,「藏家要對藝術家有一定的認識,甚至可以透過照片就可以了解到畫作真實的感覺和面貌,在這個前提下,發展線上交易才比較有利。」他續說,很多畫廊以Primary Market(一手市場)為主,當中銷售的作品很多也是藝術家新系列或新進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在線上銷售則沒那麼大的優勢。
每年都會參展的安全口畫廊負責人陳芍君則指出,畫廊網上銷售交易雖然或許會成為未來大趨勢,「以Art Basel為例,上年也開始很積極推廣網上平台和交流」不過,在以銷售效果為最終目標的展示方面也存在困難。她舉例,平面和立體的作品處理方法和呈現效果,與線上展覽時呈現出的效果就有着很大不同,「平面的作品在網上世界較容易呈現,用相機拍照便可清晰呈現,但立體的作品則較需要親自欣賞。另外,對錄像作品而言可能更有優勢,因為在推廣網上藝術平台時會比過去多了途徑呈現藝術品。」
即使網上藝術平台在疫情下不斷被推廣使用,但疫情過後,人們可作正常的社交活動時,陳芍君相信收藏家仍然會選擇看到藝術品的實體,「因為我覺得有些藝術品確實需要見到實物,甚至可以面對面與藝術家交談,這些過程在藝術交易上也是十分重要。」
她表示,實體展覽仍不可缺少,「若然科技進步,例如可以用3D眼鏡便可清楚看到藝術品時,我認為這確實會幫助到藝術品的網上交流,但我更認為藝術展覽除了買賣也是讓大家交流藝術的平台,所以我認為實體展覽仍不可缺。」
本地畫廊銷情勝預期
因疫情阻隔,不少內地畫廊負責人無法親抵現場,唯有通過與主辦方的遠程溝通制定展陳布置、作品更換的詳盡方案並實施。蜂巢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夏季風表示,展覽開始以來他們每天都會接到海外藏家的諮詢,僅VIP兩日大部分展品就已被預訂,相較於往年情況差距並不大。「但唯一遺憾的是,因為不在現場,我們喪失了一次與藏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通常情況下,VIP日會讓我們結識更多新的藏家,也會接到一些藝術機構展覽的邀約。」
香港本地畫廊藝倡畫廊,今年除了帶來朱德群和丁雄泉兩位華人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外,也帶來了紐約雕塑家費明杰的裝置作品如《搖錢樹》及巨型水果雕塑,吸引不少人停下來打卡。儘管畫廊展示的作品迎合各路藏家的不同品味,也吸引不少觀眾駐足觀看,但畫廊的工作人員亦坦言,人流確實比以往少得多,參觀的人數大減。她指出,由於畫廊的客戶群中本地藏家所佔的比例亦頗高,所以即使人流減少,影響也不算太大。
記者在巴塞爾開幕的第二天到訪畫廊展位,畫廊已經換上了一批新作品。「之前都會擔心(因為人流減少而影響銷情),但現在來看是OK的。」疫情之下,她說不少畫廊都轉攻線上銷售,希望以網絡連結世界各地的藏家。藝倡畫廊亦有嘗試開設online viewing room及online sales platform,讓藏家足不出門也能瀏覽及購買心儀作品。
每一屆Art Basel都有參展的安全口畫廊,負責人陳芍君表示,畫廊以往也有不少顧客為本港藏家,因此即使疫情下,香港Art Basel銷情也比預期中好。
漢雅軒藝術總監林昶汶:疫情前畫廊已開始發展線上銷售,惟所佔的銷售額比例不高,網上交易藝術品能否成為大趨勢取決於科技的發展,在現行科技層面而言,不認同網上交易能成為大趨勢。
安全口畫廊負責人陳芍君:社交活動恢復正常,相信藏家仍會選擇實體,因為見到實物,甚至面對面與藝術家交談,這些過程對於一項收藏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