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大慶,上周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主題論壇」,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與香港之間深遠而緊密的聯繫,而香港有國家作為後盾,要好好利用,除了推動香港繁榮穩定外,更要成為國家的助力,促進內地達成高質量發展。
國家今年3月通過「十四五」規劃,當中有關香港的部分,提到國家支持香港鞏固及提升競爭優勢。昨日行政長官說得清楚明白,就是「要用好國家對香港四個傳統中心的支持,以及掌握好四個新興中心的定位」:四個傳統中心分別是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包括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國際資產管理及風險管理的業務、支持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支持香港提升國際商貿中心,以及支持香港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而四個新興中心的定位,分別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國際創新中心、發展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回顧香港的經濟發展,在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的本地經濟生產總值佔國家大約27%;於1997年回歸祖國時,佔比約20%水平;然而,國家經濟在過去20年急速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香港的佔比不斷下降,近年只佔不足3%。
國策支持香港發展
事實上,在促進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方面,國家20年來不斷推出政策,例如人民幣離岸業務、「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及自由行等,一方面支持香港經濟發展,鞏固香港國際金融及貿易中心地位,同時利用香港作試驗場,為內地投資者、集資者及居民的進一步開放提供更多便利,實現雙贏。
近年,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及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香港更可扮演重要角色。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香港的金融優勢不言而喻,可以沒有外匯管制,兼且提供與國際接軌的金融服務,是粵港澳大灣區企業首選的融資平台。另一方面香港的科研絕不遜色,頂尖學府、內地和國際一流大學和研究所雲集,可以成為創科基地,連帶推動「再工業化」發展,帶領香港工業走上更高台階。而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香港是連接內地與外地的窗口,更跟外商進行貿易多年,了解國際市場運作,絕對是連接國內與國際的不二之選。
因此,香港社會要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緊記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