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5月1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教育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05-11] 教育漫筆:資訊科技與教學語言

 陪同十位學生出席香港基督教青年會主辦的「『傲翔新世代』全方位青年領袖訓練計劃」之「『拓闊青年視野』青年論壇」,有幸聽了羅范椒芬局長的短講及回答學生的發問。學生聽了均表示頗有收穫,我也有兩點想回應一下。

 局長表示,凡事勿重形式,要注意內涵,資訊科技只是工具。既然是工具,為什麼要強迫全體教師學習呢?規定今年年中全體教師要達到基本水平,兩年後,七成半教師要達到中級水平,前者要進修十八小時,後者則要卅小時,難怪有同事訴苦,一連兩三個星期六要全日上課。上課還可以,焦急的是學到的東西不常運用及繼續使用,很快便忘記。這不是浪費了教師時間與納稅人金錢嗎?不是每一科都急切需用資訊科技的。

 資訊科技一刀切要教師掌握,明知道「母語教學,事半平縑v的母語教學政策卻不肯一刀切推行,理由是希望香港繼續成為世界大都市,難道東京、巴黎不是世界大都市嗎?他們不也是用母語教學嗎?連局長也承認,她用中文表達會流暢些,更遑論其他人了。坦白說,香港的學生,百分之九十八是用中文思考、溝通的。如果用母語教學,就可騰出更多時間教英文、電腦等,也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什麼要批准百多間中學用英語授課呢?還規定除非申請豁免,否則連體育、音樂、美術、家政的授課語言也是英語。師生都感吃力、不慣。現在卻又批准中文中學中四五可用英語授課,學生適應嗎?局長認為該等學校會為學生著想,會根據學生的語文能力決定。真的嗎?幾年前,有位校長有魄力地提出用母語教學,結果第二年收到的學生的等級降了,質素差了,不久他也辭職了。家長、社會的壓力不容忽視,怎能將責任推給學校呢?!局長又說「教育是給機會」,那麼希望局長給學生多些知識,而不只是學英語吧!     曉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