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1年7月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熱點追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07-09] 新疆蝗災:十七萬畝絕收!

放大圖片

新疆許多地方意大利蝗(蝗蝻)發生時的情況。

●伊犁、塔城、阿勒泰蝗災告急,草地蟲害面積逾四千萬畝,新疆被定為全國重點治蝗省區。

文:閻文陸 張艷新 圖:伊生春

 塔城告急!夏蝗正不斷地向該地區的裕民、托里、和豐等縣的河灘地及草場集結,由於羽翅還未豐滿,黃頭灰背或一身草綠的蝗蝻只能徒步遷移,一旦受到驚嚇,便發出呼啦啦的蹦跳聲,向四周散去。

 伊犁告急!霍城縣、新源縣、鞏留縣、特克斯縣、伊寧縣均發現蝗蟲已經大面積孵化,蝗蟲發生面積預計在一百二十萬畝左右。這是近年來,伊犁州第三次發生大規模的蝗災。

 阿勒泰告急!昌吉告急!哈密告急!

 災情報告迅速引起了農業部的重視,新疆被定為全國重點治蝗省區。專家分析認為,今年夏季亞洲飛蝗在新疆將偏重發生,發生規模和程度可能低於或接近去年;土蝗在新疆北部和東部農牧區將偏重發生。

一腳踩死幾十隻

 目前,伊犁州蝗蟲發生面積達一百二十餘萬畝,其中霍城縣賽里木湖邊緣草場蝗蟲密度達到五百至一千頭/平方米。新源縣、鞏留縣、特克斯縣、伊寧縣、察布查爾縣等地的蝗蟲也已經大面積孵化。

 塔城地區蝗蟲發生面積三百一十一萬畝,嚴重發生面積一百五十萬畝,部分地區蝗卵還正在孵化。

 阿勒泰地區海拔七百米以下的區域、哈巴河、布爾津、吉木乃等地蝗區蝗蟲開始孵化,面積已經有六十萬畝,孵化率達百分之二十二點三,隨著氣溫的上升,孵化率開始加快。

 博州蝗蟲發生面積已達三百二十萬畝;昌吉州西四縣蝗蟲孵化發生面積三百五十萬畝,嚴重發生面積三百二十萬畝;哈密地區蝗蟲嚴重發生面積已達一百二十萬畝,並仍有增加的趨勢……

 有現場的報道說,剛剛吐綠不久的草場上密密麻麻佈滿了蝗蟲,人和牧畜一走過,便發出「呼啦啦」的蹦跳聲,有羽翅早豐者飛躍起來直打人臉,撞在人皮膚上便會立即留下一個紅印。牧草已經被吃得只剩下發黃的根葉。在蝗蟲密集的草叢裏,一腳踩下去,竟有幾十隻蝗蟲死於腳下。

亞洲飛蝗成為禍首

 蝗蟲屬於直翅目,昆蟲綱、蝗科,身體一般呈綠色或黃褐色。蝗蟲有咀嚼式口器,後足大,適於跳躍,其幼蟲稱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種類很多,世界上共有一萬餘種,在中國有三百多種,在新疆有十餘種,如以意大利蝗為代表的星翅蝗、偽星翅蝗、黑腿星翅蝗,還有西伯利亞蝗、戟紋蝗、小翅曲背蝗、寬鬚蟻蝗、亞洲飛蝗、棉蝗等。今年蝗災發生區優勢種蝗蟲主要有以意大利蝗為代表的星翅蝗種類,還有西伯利亞蝗、戟紋蝗、小翅曲背蝗、寬鬚蟻蝗等。同時今年亞洲飛蝗的發生情況尤為嚴重。

 飛蝗通常分為獨棲型和遷移型兩種。獨棲型一般在傍晚稍有遷移習性,但對農作物危害稍輕。遷移型經常集成大群遷移,是危害嚴重的害蟲。

 蝗蟲為何要集成大群遷移依然疑問重重,令人費解。每逢蝗災暴發時,一群群的蝗蟲鋪天蓋地,烏雲蔽日般東奔西撞。有專家認為,蝗蟲密度的加大,個體間身體互相接觸傳遞某信息,刺激蝗蟲體內黑化誘導素大量增加,從而使蝗蟲體色由綠色變黑。這種變化似乎也是蝗蟲雌雄間的一種繁衍信息。

所過之處一片荒蕪

 去年新疆草地蟲害發生面積四千一百九十八點五萬畝,嚴重發生面積二千一百五十六萬畝,造成農田絕收的蝗害面積十七萬畝,使新疆牧區損失以億元人民幣計。

 其中,蝗災蔓延速度之快、危害之烈。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治蝗滅鼠指揮部所提供的二○○○蝗災資料可見一斑:

 二○○○年,伊犁地區蝗蟲最早從丘陵地帶開始,逐漸自西向東發展,先後在五個縣的草地上大面積發生,並由低海拔向高海拔蔓延,優勢種為意大利蝗、偽星翅蝗、黑腿星翅蝗等,蝗蝻聚集孵化密度很高,所分佈地區牧草發黃枯死,且農田附近剛孵化蝗蟲就侵入農田危害。

 進入六月份以來,塔城地區各縣相繼發生大面積蝗蟲災害,發生面積八百○七萬畝,嚴重發生面積四百六十七萬畝。其中從哈薩克斯坦方遷飛的亞洲飛蝗覆蓋面積一百二十萬畝,蟲口密度高達上千頭每平方米。防治於七月中旬結束後,在塔城市中哈邊境喇叭山地段查蝗時再次發現該地區長約三公里範圍有大量亞洲飛蝗遷飛入境,擴散面積達五千畝。

 阿勒泰地區蝗蟲發生面積五百三十二萬畝,其中一百○二萬畝蝗區蝗蟲聚集孵化密度高達一千至一千五百頭/平方米。

 此外,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吐魯番地區、哈密地區等地的牧場也都有被蝗蟲席捲而過的經歷。

 在牧場上,被牧民稱為「螞蚱」的蝗蟲像在行軍。瞧著這黑壓壓數十米寬的「蝗蟲方陣」讓人驚訝之餘更有些害怕:在一個不足一平方米的低窪地,密密麻麻地聚集著幾百隻黃頭灰背的蝗蟲,有的相互壓在一起,有的保持微小的距離,有的不停地跳動,有的靜靜地趴著。放眼望去,周圍的牧草、蘆葦已被吃得只剩下光禿禿的秸稈和枯葉。

 蝗蟲的食量大得驚人,它們所過之處一片荒蕪,許多牧民被迫轉場。它們不但對牧區的畜牧業造成巨大損失,還對小麥、高粱等農區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罕見大雪促成蝗災

 氣候乾旱以及去冬以來新疆北部和東部地區遭遇的罕見雪災,是造成這次蝗災的主要原因。

 蝗蟲的大暴發特別易在乾旱和森林過量砍伐之後出現。蝗蟲適應乾旱的能力特別強,這是因為其它昆蟲和鳥類在此情況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蟲疾病的一種絲狀菌被抑制,故而使蝗蟲數量大增。此外,乾旱還使蝗蟲喜食的禾本科植物生長受到限制,因此遇到好的植物時,蝗蟲便蜂擁而至,並迅速形成集團化。

 另外,蝗蟲卵一般產在地面以下二至五厘米處,冬季積雪融化後會增加土壤所含水分,這樣會有利於蝗蟲卵的孵化以及成蟲的羽化。

 本地土蝗已經讓新疆人吃盡了苦頭,可偏偏境外飛蝗又飛來湊熱鬧,並在短期內形成了強勢種群。去年蝗災嚴重的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大量蝗蟲遷入中國新疆境內棲息產卵,造成今年新疆再次暴發大規模蝗災的可能。據測算,今年新疆蝗災發生面積將在三千一百萬噸左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治蝗滅鼠指揮部辦公室計劃二○○一年完成蝗蟲防治任務一千五百萬畝,其中飛機治蝗二百萬畝,地面機械人工化防治六百五十萬畝,生態治蝗六百五十萬畝。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仍在大量採用農藥滅蝗。雖然有機磷農藥具有成本低、見效快等特點,但如長年持續使用有機磷農藥滅蝗,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將是嚴重的。有機磷農藥在滅蝗的同時,往往將蝗蟲的天敵一起殺死,破壞了環境和生物鍊,而蝗蟲的抗藥性又一代比一代強,用藥量也不得不逐漸增加,這樣惡性循環,嚴重污染了當地環境。

生態滅蝗將唱主角

 據新疆的治蝗專家介紹,生態滅蝗主要是使用「滅蝗雞」、「滅蝗鴨」、「滅蝗鳥」等來消滅蝗蟲,新疆各地州已飼養牧蝗雞六十一點八萬隻、牧蝗鴨七點二一萬隻,新建椋鳥巢二點一萬立方米。

 從八十年代開始,新疆就積極推廣農戶養雞滅蝗。新疆治蝗滅鼠指揮辦公室副主任趙新春介紹,由於新疆地形特徵比較適應生物滅蝗,新疆因地制宜,推廣用雞滅蝗,先由科技人員在已有的雞種中選出合適品種,然後推薦給農戶,簽訂協議,農戶每滅一畝地蝗蟲,補貼一角錢。在蝗災不重的年份,靠雞可以完成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滅蝗任務。

 鴨子的滅蝗能力強過雞,而且抗災抗病力也很強,兩個月治蝗期下來,損耗不足百分之五。鴨子排成隊,對蝗蟲進行地毯式蠶食,清洗完一處的蝗蟲再奔向另一處,治蝗效果遠比雞理想。據測算在重災區每平方米有五百至一千隻蝗蟲,但僅一隻雛鴨就可控制四個平方米,而成年鴨的食量還更大得驚人。

 今年已成災勢的昌吉州、烏魯木齊市的牧鴨專業戶已經將近十萬隻雛鴨趕進牧場,這些小傢伙現在正一刻不停地吞食著蝗蟲,填塞著肚皮。

 椋鳥也可以用來治蝗,這是當地牧民在一個極偶然的情況下發現的。據了解,在哈薩克和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中一直有在路邊的石頭上再堆石頭的風俗習慣,作為路途行走的標記,同時也有祈求幸福平安的。在去年一位哈薩克牧民在野外見到一堆石頭,他在上面放了一塊石頭,無意中他發現在石頭的縫隙裏居住著許多粉紅色的椋鳥。椋鳥本來主要以草籽和一些小昆蟲為食,牧民們並沒有想到牠們也能參與滅蝗。但是這位牧民發現許多在草巢裏亂蹦的蝗蟲都被這些椋鳥吃掉了。看來在蝗災到來的時候,椋鳥不再以草籽為主食,轉向了更好吃的蝗蟲,更可貴的是牠們的食量同樣驚人,與鴨子有相似之處。

 而且椋鳥可在空中捕食,吃完後就鑽到石頭的巢裏。這一發現很快在新疆一帶傳開。在今年蝗災到來的時候,堆石引鳥被作為一項主要的滅蝗措施推廣。椋鳥由於要躲避鷂子、隼等天敵,將窩建在了石頭縫裏,於是當地牧民在草場、山地每隔幾百米就堆置起一些大石堆,並在附近挖些蓄水坑,人工招引椋鳥成群棲息。此舉效果明顯,僅裕民縣巴爾魯克山一片,目前至少棲息著五六萬隻椋鳥。隨著近期幼椋的陸續破殼,椋鳥採食量會大大增加,此地二十多萬畝的受災草場,蝗災基本可以控制並減少,草場逐漸得以恢復。椋鳥也因此而被牧民歡喜地稱為「鐵甲兵」!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最新調查

 [查看結果]
焦點調查
中國政壇新星

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