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1年10月14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要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0-14] 李嘉誠談逆境奮鬥經驗

放大圖片

 董建華與方心讓、李嘉誠及楊光合照。(本報記者 李治淮攝)

 【本報訊】(記者劉偉仲)獲頒大紫荊勳章的李嘉誠、方心讓都勉勵香港人面對當前的經濟困境要有自信。李嘉誠表示,香港人要充實自己,挑戰未來,挑戰自己的人生。方心讓亦勉勵香港人要勇於面對困難。他還表示,香港人適應力強,一定能夠克服惡劣的環境。李嘉誠在典禮後被問到對香港經濟的看法。他表示,香港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城市,美國經濟不景一定會影響到香港,但只要大家有信心,不斷充實自己,增強競爭力,問題便可解決。他表示,香港人不應只迷戀九七年前的泡沫經濟時代,大家應該忘記這些生活,那是不正常的。

必須積極充實自己

 他說,很同情那些負資產人士及生活環境困難的人,但長遠辦法還是要做好教育,這是最重要的。他表示,自己一生中從未試過對前途失去信心,香港人要敢於挑戰未來,挑戰自己的人生。

 李嘉誠說,不要講負資產,什麼資產我都試過。自己也捱過艱苦的日子,四十年代來香港自己面對的困難,相信比目前香港最困難者中的百分之十的人還要艱苦:初中一年級就被迫輟學,出來社會工作,同時又感染肺病,不過,自己從沒有抱怨,堅持一面工作,一面不斷進修。他說,若果自己無信心,無毅力,無奮鬥心,就沒有今日。他表示,香港人要有拚搏精神,不可以什麼事都要政府幫手,以往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香港人做什麼事都靠自己,因此他認為港人目前最重要的,是積極考慮如何增強自己,如何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善自己的前途。他說,自己四十年代來香港,直到今日,六十多年來每日都努力去增進自己的知識,假如今日自己一無所有,要去打工,相信一樣會有人請。

 他表示,自己無意指一些人領綜援有什麼不對,他們也是迫不得已,不過,香港目前的確有一些五、六千元的工作無人願意做,假如自己有這個機會,自己會選擇做一份五千元的工作,因為只有繼續工作,才可以保持與社會接觸,有機會改善自己,工資日後便有機會提高。

增加知識才能面對未來

 他說,董建華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有很多建設性的建議,當中最值得欣賞是有關教育的部分,董先生表明無論任何環境下都會對教育作出承擔,這個方針是十分正確的。他說,香港正在走入知識型經濟,全球經濟亦走向一體化,惟有做好教育才能增加競爭力,香港人只有增加自己的知識才能面對未來,只有正確的教育方向才能令香港與世界競爭。當然,在教育的投資並非可以一朝一夕見到成績,不過,五、六年後一定會見到收穫。

 李嘉誠說,自己很重視教育,目前將一半時間放在教育及醫療,他還說,「不要見我這樣忙碌,這個月為了教育,我要離開香港兩次」。至於特首施政報告中投資六千億於基建項目,李嘉誠也認為是非常好的政策,不單令工商界受惠,也可增加長期就業的機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最新調查

 [查看結果]
焦點調查
中國政壇新星

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