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2月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02-05] 旅行.野外知識:馬騮攻擊人 如何避免滋擾 遊大城石澗要小心提防

放大圖片

 在郊野對遊人虎視眈眈的馬騮

文:容志佳 圖:魯貝

 本人於月前與多人一起遊城門水塘大城石澗,發生了一件值得各旅行隊,或其他郊遊人士,日後要注意的事情。當日沿城門水塘西面的車路經過歷奇樂園,再沿公廁旁的大城家樂徑到達大城石澗,預計在「肥佬麥石」大休,當到達石澗時,有一體形粗壯年青馬騮由樹頂高處撲下,以敏捷純熟的手法,在當事人還未作出應對,或在未有心理準備下,將其手攜內藏有食物之膠袋一手搶去,爬到樹榦上去逐一搜尋其目標食物。稍後,當我們抵達石澗時,更發現有另外一隻體形相若的同類在附近高處,對我們作出監視。

 在郊野遠足時,遇到馬騮是不足為奇事,能適當處理,一般都不會產生不必要的意外,尤其是身為領隊,是一定會勸喻行友們應遠離避免接觸,或去挑逗牠們。當時,大隊已開始在溪澗坐低,並展開大休活動。

 在此要特別指出,引起大家關注的是,該兩隻馬騮。是兩隻含有主動攻擊性的非尋常馬騮。當其檢視先前搶去之食物,也許未如理想,或知道會有更多食物可以搶,就顯然失去常性地開始去主動接近遊人。該兩隻馬騮開始以不怕人的姿態下,在不足一米的短距離接近遊人,更不客氣地去翻開行友之背囊,咧嘴向人怒視,以恐嚇的吼聲去達到其目的,當時我們能夠作出的反應,只是盡量防衛自己匆匆離開現場。

 上述過程,是在大休活動開始後不足五分鐘發生,為安全計,領隊作出快速的安排,全部行友立即撤離險地至另一地點,在驚魂甫定下,馬騮未有跟隨前來。

 事後覺得這次意外,是無可避免者,有以下幾點同行友研究一下:

 (一)最理想的大休地點,一定是事前預計者,配合路程上,時間上,行友體力等因素訂出,假設類似的意外,如真是發生令行友受驚是無法避免。因為,該兩隻馬騮是主動攻擊型,並非有任何行友挑逗,或曾經作出過任何挑釁。

 當然,大休地點可以即時另選,作出撤離亦是明智選擇,但是,所遇到的主動攻擊型入侵者,是有可能令行友無辜受傷,並非明知有馬騮都去該處!亦無法預計該處一定會有馬騮出現。

 (二)可能日後遠足,為免發生意外,發現馬騮時便要改變行進路線,如繞道避開。記得在年前到同一地點遊覽,當時有一隻大型馬騮,在獅子山下行向回歸亭路段,在我們行進中由高處撲下,以手環抱一中年女行友雙腿,該行友嚇至尖叫,在即時趕往營救之前,該馬騮已施施然返回樹上,檢視下,慶幸沒有受傷。與此同時,左右兩旁一共有大約近一百隻馬騮監視我們,牠們樹過樹一齊同步前往回歸亭,共進午餐。幸而之後我們離開前往煙墩山,牠們並沒有跟隨我們。

 上述資料是絕對真確,希望能提醒領隊及郊遊人士注意,及政府有關部門能作出適當處理。

 【編者按】就上述馬騮滋擾郊遊人士之事件,編者曾請教漁農自然護理署之黃始樂先生,黃先生為漁護署之「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專門研究香港獼猴,擁有碩士銜頭,他的碩士論文是《STUDIES ON THE FERAL MACAQUES OF H.K.》(意譯《香港野生獼猴研究》)。

 據了解在城門水塘一帶共有兩組馬騮,每組約有一百頭,分據大城石澗及城門標本林一帶,文中所提及之兩隻馬騮屬於「外圍仔」,不歸入上述兩組猴群之內,性格亦不合群。至於如何避免受到猴子的滋擾,以下數點值得注意:

 一、不要把食物讓馬騮看見,最好把一切物品放進背囊內,尤其是不應把膠袋(如超級市場常用的膠袋)裝載食物拿在手中或毫不隱藏的暴露。

 二、大休擬進食時,如發現有馬騮在附近窺視或守望時避免拿出食物,必要時改變大休和進食地點。

 三、遇有馬騮在身邊周圍時可以保持距離慢慢移動離去,不要突然作出大動作或口么喝以免馬騮感到慌張或受到挑釁。

 四、千萬不要和馬騮有眼神的接觸,同時一群人要走在一起。

 五、馬騮的目標是取得食物,很少主動攻擊遊人。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