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5-21] 收藏有趣.觀玉知天下放大圖片
梁樹彬與他珍藏的玉製品
採訪:韋路 大非
古玉愛好者梁樹彬,擁有玉器約五千件。這麼多的玉器,當然不能同一時間呈現在訪者眼前。
對他來說,熱衷收藏玉器的原因,除了「擁有」之外,研究玉石知識增廣見聞更是極大的樂趣。梁樹彬認為中國玉器知識博大精深,要認識透徹絕不容易。
觀玉豬耳知朝代
梁樹彬自言比較喜歡圓雕玉器,及動物野獸造型的題材。
玉器雕刻在過去數千年間不斷出現變化,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雕功。約在五千至六千年前的紅山文化時期,玉器中才初見有豬、龜、魚、蛙等動物,及後陸續有龍、奇鳥、怪獸、貔貅等出現。
梁樹彬擁有玉豬數隻,有一隻為和闐青玉,另有漢制彩田玉,同樣是豬但造型各異,擺在一起可清楚看出其異同,藉此分析不難看出玉豬雕刻發展的端倪,了解一些中國的玉器藝術知識。
據記載,所見西漢時代的玉豬大都呈長方形,身材平直。到東漢時,開始可見豬的四條腿及捲起呈圓圈狀的尾巴,身上肌肉凹凸有致,更像真實的豬-此時期為玉藝發展的高峰期。
自此之後,玉藝由盛變衰,六朝、隋唐的玉豬,雕刻更見簡潔。喜愛者會認為其刻功純樸,另有玩味。不喜歡的人則會認為工藝過於簡單,欠缺細緻雕琢。
在梁樹彬的玉豬中,細觀其玉豬耳的變化,便可知大約屬於甚麼朝代的產品。
15倍放大鏡觀雕紋
除了豬,梁樹彬的玉器中還有兔、熊、蛙、魚、貔貅、蟬、狗、牛、象等動物造型,種類繁多,他笑說只要慢慢研究,真的可以「發掘」出許多趣味來。
由於年代久遠,一些玉器上面的雕紋已漸見模糊,梁樹彬要「動用」放大鏡才可一窺全豹,用10倍放大鏡只能見表面,用15倍鏡才能看到入「玉」。
另外,一些玉器造型過於簡潔,是狗是熊一時難以分辨,他說現在還辨不出那是甚麼動物。
除了形態之外,梁樹彬也研究玉質。他酷愛新疆白玉,說該玉玉色有黃白之分,以白色為佳,玉質透徹,拿在手上的感覺是潤滑清涼。
他隨手向訪者展示了一塊形似宋朝年間的白玉,雖現已變成秋葵色,不過在燈光映照下細看,居然有一處顯出其原來的白色。
受騙當交學費
為了尋找珍寶,梁樹彬曾前往西安、內蒙等地採購,不過如今已是貨源缺少,找尋者多,要獲得一件珍品愈來愈困難。而有些買回來被污泥黏著的貨品,極像出土文物,一見即喜;但清理後細心觀察「古玉」,才發現有崩有裂的瑕疵,覺得非常可惜。
談到購買古玩玉器,梁樹彬不諱言曾經受騙,但他本著「吃一塹,長一智」的精神,認為買假貨也是學習過程,所以不致於太懊惱。
大概每個收藏家都會有這種心態:失去的,買不到的,都會魂牽夢掛。梁樹彬憶述他迷上古玉器之初,見靚貨想買但價格高昂,不太捨得解囊,回家後數晚都掛念著睡不好,再回去看,已被人捷足先登購去貨品,心裡「翳氣」得很。不過以後天天再去看,他說只要有恆心,最終靚貨又會出現。
為免錯過機會與「心頭好」失諸交臂,他曾試過無論如何都向貨主先行買下貨品,卻幾回都買錯了;後來梁樹彬開始泠靜下來,學會慢慢看清楚再決定是否購買。
藝術收藏有得無失
記者大膽提問,買了那麼多玉器,所費不菲,今時今日會不會後悔。梁樹彬反應奇快地表示:絕不後悔。
他說有些人把金錢花在吃喝玩樂上,開心過後一點痕跡都沒留下;有人喜歡賭博,最後還不是「空空如也」。
而他依然有數千件玉器在手,閒時拿出來把玩一番,或者邀來三五同好,拿出藏品觀賞研究。人家說好,自己開心;人家批評,他會重新探討,找出真偽。「無論如何,只有得益,沒有損失。」梁樹彬如是說。
最初,梁樹彬還有時間將藏品以朝代或以種類區分,後來藏品愈來愈多,他已無時間整理,只好讓它們「共冶一爐」,同處一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