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9-09] 特稿:莫德光為金文泰育書法人才 放大圖片
學會「元老級」會員顧公勉表示,書法可看出個人性格。
本報記者 楊子慧
「梅馨書法學會」屬於非一般書法學會;這裏的學員只要一有空閒就可到位於跑馬地梅馨街的梅馨書舍練習書法。學員在書舍除可培養出情誼外,更可藉此探討已被都市人遺忘多時的中國文化。
書法可改變個人性格
在梅馨書舍習書十多年的戴錦生表示,「書法除可陶冶性情、變化氣質之外,更有助培養出善良的性格。」他覺得,可透過練習寫書法及用筆的技巧,明白抽象詞彙的意義,如剛強和柔弱等。他直言,寫書法可反映和改變個人的性格,「我以前比較拘謹,但習書後,人都變得靈活一點;如果你是心術不正的人,所寫的字都會給人一種虛浮的感覺。」
享受寫書法過程為主
由中一開始已練習書法,現為大學一年級語文系學生的黃浩姘表示,自己習書只求滿足感。「當你完成了一篇作品時,就會不知不覺的產生莫名的滿足感!」應屆高考生蔡銀鈴則認為,每當自己煩憂時,都會寫書法,「因為寫完之後,不期然會有一種好舒服、心平氣和的感覺。」
旁人眼中,書法是一項「悶透」的活動,但黃浩妍和蔡銀鈴卻樂在其中。她們稱,每次到書舍習書時,都不會感到有壓力,「大家除了交流書法之外,還會談及所寫詩詞的內容;況且,我們喜歡在書舍呆多久就多久,莫老師亦任我們發展,不會局限我們要寫甚麼風格的字體。」或許單憑莫老師鼓勵學員要以享受寫書法過程為首,字體漂亮與否為次的立場,正是留住一班學員的「秘方」。
中國文化情意結
習書多年,並已為師八年、專責教小學生寫書法的顧公勉坦言,寫書法可訓練習個人的專注及集中力,更可藉此提高對美感的認同及增加對中國文化價值的認識。不過,他卻感慨地道出,本港不論在毛筆或租借場地都較內地好,絕對是一個有條件發展書法的地方;奈何本港的家長始終覺得學書法不優於學樂器。
中文老師懂教書法不多
他更直言,「本港的教育制度不鼓勵初小的同學練毛筆,擔心會因而影響手腕骨骼的發展,但試想想在古代,還未發明原子筆前,當時的小朋友都是以毛筆書寫,故兩者根本不存在衝突。」另外,他又覺得小學生寫書法最重要的是要有老師在旁指導,「現時有不少中文老師都兼教書法,但總觀老師們的底子都較弱,真正懂得教書法的老師並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