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0-14] 文匯社評:轉型漫長 多做實事

 五、六十年代盛極一時的上環大笪地,經過重新包裝後,於昨天重出江湖。這是政府為振興本港旅遊業和促進本土經濟而做的一件實事,雖然並非大動作和大項目,但這樣的實事越做得多,香港經濟復甦就越有希望。

 早年的大笪地吃喝玩樂齊全,有許多新奇貨品出售,亦有不少傳統民間文化消遣,所以成為香港的平民夜總會,吸引許多商販和人流聚集,刺激了社會消費。大笪地是香港傳統特色之一,若能與時俱進地恢復光彩,對增加香港旅遊景點、豐富本地文化色彩、增加就業和刺激消費,具有積極作用。而且,上環大笪地再生,對刺激本土經濟的競爭也有正面推動作用,例如,為與上環大笪地分庭抗禮,廟街販商亦作出救亡行動,希望廟街可以回復昔日風采,扭轉目前生意額下跌七至八成的局面。此外,旅遊發展局與中西區區議會於本月合作推介中西區特色,分別推出「蘇豪節」及「蘭桂坊節」,希望為該區增加兩至三成生意額。如果香港社會各界都如此具有危機意識和進取精神,香港的經濟活力便能恢復得更快。

 行政長官董建華指出,香港目前面對的困難是持續的通縮,經濟增長疲弱,以及很高的失業率,徹底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經濟轉型。但是,新的經濟轉型並沒有現成的模式,而且道路是漫長的,不可能依樣畫葫蘆,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地去探索,需要一件一件地去做事。董建華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詳細列舉政府推動的一連串增加投資和就業的項目,其實反映了特區政府在促進經濟轉型方面,明顯改變了只談宏圖大計的作風,更加傾向於務實認真的做法,務求一步一個腳印推動香港走出困境。這是值得肯定的。當然,政府在務實的探索中,應進一步把握經濟發展的路向,以使社會各界明確努力的目標。

 香港整個社會也應該轉向務實,這是香港過去賴以成功的優良傳統。但是,泡沫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侵蝕了香港的優良傳統,泡沫熾盛時一朝發達的投機心理,現在變成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旅遊業的宰客手法是典型體現。我們不能寄望上環大笪地重開後就能即刻重現昔日的光彩。上環大笪地的興旺需要商戶的努力耕耘,需要市民的支持。對此,大家應該有一個務實的心態。

 其實,由於經濟轉型困難重重,所需時間較長,還要忍受通縮、減薪、裁員的痛苦,有些人對此表現得不耐煩,浮躁和短視心理現在已有彌漫的跡象。例如,對失業問題,有些人對政府只會批評,但又提不出任何建設性的意見;又如,大學合併的構思本來有利提高本港高等教育的競爭力,但由於涉及諸多利益關係,竟然引來一些人的強烈反對;再如,特區政府穩定樓市的政策有利整體經濟,但一些政客為拉攏選票,竟然指責政府偏袒地產商。如果這樣為一己私利反對任何改革、反對政府促進轉型的每一項工作,香港只會原地踏步,永遠停留在經濟低谷。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走比停好,做比說好,香港現在需要的是務實。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