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1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1-06] 文匯社評:低稅制不能承受高福利

 行政會議昨天通過急症室收費建議。實際上,急症室收費等措施所得,對紓緩財赤只是杯水車薪,這項措施的直接意義在於防止濫用及分流病人到私家醫生求診,更重要的是,它意味著改變公共醫療觀念和改革醫療體制的開始。香港的低稅制不可能承受高福利的沉重負擔。香港的醫療必須逐步確立「用者自付」的原則。

 目前急症室濫用情況嚴重,並非真正急症的病人使用率達七成。以每個使用者平均成本為四百六十六元計,每年濫用公帑七億多元。而今本港各項公立醫院服務又省錢又好,使過去到私家醫生求診的病人,都轉移到公立醫院,形成公私兩個醫療市場的嚴重失衡。私家醫院的市場佔有率由十年前的百分之十五,萎縮至目前的百分之七。

 公營醫療市場急速擴大,釀成三個弊端:一是公共醫療開支膨脹,目前每年公共醫療開支近三百一十億,居各項開支的第二位,佔整體開支的百分之十五,並且醫管局出現連年赤字,是政府財政赤字的成因之一;二是公營醫療市場急速擴大,令越來越多的顧問醫生積澱在公營醫療系統內,人浮於事而坐擁高薪,失去任何到私家醫療市場執業的誘因,加重了公私兩個醫療市場的失衡趨勢;三是破壞了社會公正原則,令納稅人補貼不應該補貼的人,令不應該佔用急症室的人妨礙真正的急症病人得到及時救治。

 香港的公共醫療開支不斷膨脹,但收費只及成本的百分之二點五,這種醫療福利,已形成無底洞,是香港這個低稅制社會所無法承擔的。眾所周知,包括醫療福利在內的高福利,依賴的是高稅收。北歐國家是典型的高福利高稅收社會,其中如瑞典的醫療體制是全民保健,再加上一套龐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政府不得不將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六用於維持福利支出,居世界之首。但高福利又建基在高稅收之上,瑞典的個人所得稅率一般在百分之二十六到百分之三十五之間,收入越高,稅率越高。

 香港是全球二十九個主要國家或城市中利得稅最低的地方,香港利得稅只是百分之十六,相對全球利得稅最高的紐約市的百分之四十三,相差二十七個百分點。至於個人入息稅,香港的標準稅率亦僅是百分之十五,且稅基狹窄,需要繳付薪俸稅的人士,只佔三百二十萬勞動人口的三分之一。納稅最高的首十萬人佔了薪俸稅總收入六成二,利得稅的六成亦集中在六百家公司身上。

 香港的低稅制及狹窄稅基,根本不可能長期承擔免費午餐式的公營醫療體制。過去公營醫療之所以迅速擴大,是泡沫經濟催生的結果。在泡沫經濟破裂之後,香港要堅持低稅制,就不可能繼續維持免費午餐式的公營醫療體制。我們不能在收稅的時候要求小政府,在提供服務和福利的時候要求大政府。世界上沒有這樣的事情。所以,急症室收費等措施的推行,最大的意義是在改變市民的醫療觀念,逐步確立「用者自付」的原則,這是改革公共醫療體制方面邁出的第一步。

 當然,公共醫療作為社會安全網的功能,仍然不可忽視。急症室馬上就要收費,但當局只空泛地表示會幫助「資產不多的長者」和「低收入人士」,卻沒有作出具體說明。當局又表示待明年實施整套公營醫療收費制度時,會研究加強減免機制,幫助弱勢社群。這種顧此失彼的做法,值得檢討。醫管局的顧問報告發表經年,報告中已提出急症室收費政策,一直到現在才議而決、決而行,但是又沒有利用過去一年的時間考慮制訂減免機制配套,辦事如斯拖拉,令人遺憾。希望當局亡羊補牢,在推行醫療收費和加費措施時,盡快完善對弱勢社群的減免機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