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09] 萬象追蹤:守貞運動
葉 欣
《新聞周刊》以「選擇童貞」為題,指出隨著愈來愈多美國家長及政治人物—激辯美國政府推動的守貞運動價值,愈來愈多青少年決定不在婚前發生性行為,一場新形態的「性革命」已席捲美國。如今的年輕人,據云拒絕父母那一代「想做就去做」的風氣,這些決定婚前守貞的中學生,他們代表一股「反文化」力量,顯然與主流媒體習慣以性當作提升收視率、促銷商品的手法背道而馳。
文章說,美國家長對青少年及性議題常覺困惑:保守派說,道理很簡單,不率性而為就對了;自由派則認為,要把安全套使用法在內的相關資訊告訴青少年,由青少年自行決定。無論哪一種說法,都凸顯知識是青少年對抗未婚懷孕及性病的最佳武器。
報道引述美國疾病防治中心不久前一項研究結果,透露從一九九一年到二○○一年,自稱從未有性行為的高中生人數,已增加近百分之十。這股「潔身自愛」的趨勢,或許會讓家長、公共衛生官員和鎮日圍繞在「性」左右的青少年鬆一口氣。
《新聞周刊》發現,在性行為這項私人決定上,宗教扮演重要角色,但其中還有別的因素——愛護子女的家長、青少年本人自覺未夠成熟,以及青少年追求某種命運掌控權的意念等。文章披露了許多「守貞」的個案,有些是自覺不夠成熟,無法處理性愛帶來的親密關係;有些出於家教嚴謹,於是雙雙發誓把初夜留待結婚之後;還有一些是「二次守貞」的「再生處男」……
研究人員都同意,家長應與子女討論「性」,把相關事實告知青少年,例如,受青少年性行為危害較大的是少女,因她們更容易感染性病,且少女愈早開始有性行為,就更易患上子宮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