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09] 聊天室:北海老街 放大圖片
北海老街
張映勤
早在一八七三年,中英《煙台條約》就將北海闢為通商口岸,各國領事館在此建有不少十九世紀末的西方風格建築,顯然這些建築受到過英、法、德等國西方卷柱式建築的影響。老街最突出的特色是臨街的騎樓部分,它既是道路向兩側的擴展,又是樓體向外部的延伸,人們行走在騎樓下,既可遮風擋雨,又可躲避北海烈日的照射;騎樓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頗有古羅馬建築的風格。小樓白色的牆體,間或有黑色的牌匾,某某棧某某號的字跡依稀可見。老街雖然冷清,卻不難看出它往日的輝煌。
我們從一位閒坐的老人那了解到,老街始建於一八八三年,過去曾是北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店舖一家挨一家,中段的店舖主要經營來自蘇杭的綢緞,東段主要經營魷魚、沙蟲、蝦米、魚乾等乾海貨,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舖全部經營纜繩、魚網、魚鉤、漁燈、風帆布、船釘等漁民用品。如今建了新城,蓋了高樓,商家都搬到遊人多的新城區了,實力差的小店舖也遷到離新區近一點的前面街道去了,如今這裡的店舖基本上都改做民居了。
徵得同意,我們進到老人住的臨街樓看看,門面不寬,五、六米的樣子,進深卻有幾十米,後窗就面臨著大海。老人和兒子一家三口住,白天只有一個人在家,上下兩層,高高大大的七、八間房子顯得十分空曠。難怪老街的行人稀少,新城區繁華熱鬧,商機無限,住房才幾百塊錢一平米,年輕人誰還願意住老街這陳舊的老屋。
在如絲的細雨中漫步在空曠幽靜、古色古香的老街上,本身就是一種享受。透過路旁的門面,我看見不少三五成群的市民聚在屋裡一起玩麻將,神情專注,悠閒自得,似與世隔絕。偶見幾處出租的房屋,十幾個年輕姑娘不緊不慢地在收拾隔街大海上打撈上來的墨魚仔等海貨。與寬敞悠長的老街比起來,他們顯得無聲無息。
老街確是太幽靜了,老街的居民確是太悠閒了。這裡似乎被人們所遺忘,所遺棄。而我覺得,北海這條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老街是它所有景點中最有味道的,沒有人為的修飾,而能基本保存完好,這在中國近現代建築史上可稱奇跡。它沒有都市的喧囂,沒有商業的侵蝕,沒有遊人的侵擾,自然純淨,恬淡悠然,固守著自己的歷史風貌。
北海老街的歷史文化顯然極具開發價值,已有人建議北海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將珠海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來保護。以我之孤陋寡聞,這樣保存完好特色明顯的近現代老街,在內地是十分罕見的,加大力度,採取措施進行保護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也擔心,一旦老街也闢為旅遊景點,遊人如織如潮,商店鱗次櫛比,老街還會是現在這種樣子嗎?還會有現在這種味道嗎?我擔心,過些年真有舊地重遊的機會,還會不會看到現在的老街。
我感謝瓊州海峽的那場颱風,它讓我在偶然中得悉北海的老街,領略它獨到的神韻。(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