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1-28] 專業人語:粵港合作

林學甫

 香港社會最近一段時間對粵港合作的問題特別敏感,廣東省市的一些領導有關兩地關係的談話,一再在香港引起廣泛的議論。香港過往對粵港合作「冷感」,對廣東方面的建議要理不理;現在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而且希望廣東方面對這種轉變即時作出回應。過去的「冷感」不應該,現在的「激情」也不適宜。粵港合作,應以平常心對待。

 回顧過去,香港廠商在七十年代已經面對生產成本高漲的問題,工業界力謀轉型。當時適逢內地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港商紛紛搬廠北上。香港的「轉型」問題順利解決。時至今日,珠三角利用的「外資」,其實九成是香港資金。事實上,珠三角利用外資和出口帶動的發展模式,把該區轉變成為香港的大型出口生產基地,令珠三角在不知不覺間加入了國際大分工,從封閉型的農村社會,過渡到開放型的市場經濟;香港本身則轉型成為國際金融和服務中心。但是,這個過程,不是香港政府倡議,更談不上政府的推動;而是由企業主導,由廠商自發進行。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在政府「冷感」的背景下完成。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市場規律。顯然,粵港合作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看待粵港合作,也要有一種像看待市場規律一樣的平常心態。記得前不久香港提出吸引北移的廠商回流時,有人就擔心廣東方面會不會有意見;而現在廣東提出吸引跨國公司去設立分部時,也有人認為會引致香港的外資北上,等等。筆者以為,與其過度敏感,既擔心這又擔心那,還不如以平常心來研究和推動粵港合作,這樣會減少很多包袱和障礙。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