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07] 傳統中中四考生奪八優放大圖片
培僑中學的陳曦月(左)和招劍航(右)接受的是母語教學,亦分別獲得八優和七優成績,中為校長羅慶琮。 (陳慧嫻 攝)
【本報訊】(實習記者 陳慧嫻、吳嘉雯)今年傳統愛國學校的成績異常出眾,共有四位八A學生。他們的最大特點還在於,雖然在傳統的中文中學就讀,但他們的英文科課程仍有不錯的成績,其中觀塘福建及培僑在有關科目上及格率達百分百,成績令人鼓舞,證明母語教學不但頗具成效,也不會拖垮英文科的成績。
培僑中學的八優生陳曦月從深圳來港讀中三,三年來都是接受母語教學,但她在會考仍能創出佳積,奪得八優。陳曦月說這證明母語教學絕不比英語教學遜色。
最重要是融會貫通
「由細到大都用中文,根本沒有問題。」陳曦月修讀理科,數學、附加數、物理、化學和生物會考都是用中文卷作答,她認為教學語言並不會影響教育質素:「最重要是明白課堂內容,融會貫通,語言根本不是問題。」可是,升讀中六後,物理和化學將會轉用英語授課,但陳曦月並沒有擔心適應不來。她相信,學校既然有這樣的安排,即是對同學們有信心,故她不擔心會應付不來。
成績全靠看英文書
陳曦月雖在傳統的「中中」就讀,但仍在會考英文科取得優良的成績,她認為全靠自己多看英文書:「我最喜歡看《哈利波特》,一看就上癮,書中的英文不深奧,但故事很有趣。」她表示,學英文並無捷徑,是日積月累得來的,每天看書,便可令英文有進步。
不過,十優狀元張銘峰對推行母語教學抱中立態度,他認為學生要根據個人能力,判斷自己是否適合英語教學,不應「為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盲目為「英語」而強迫入讀英文中學,反而影響其他科目的成績。
另一位十優狀元則稱,是次會考結果反映母語教學不適合香港。他稱母語教學令學生更少機會接觸英文,尤其理科科目起源於歐洲,用中文教學會妨礙學生吸收,降低學生的理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