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3年9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讀書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9-29] 林超英讀書知「卑微」

放大圖片

在古老英式布置的宿舍裏,台長苦讀中國哲理書,自覺是中西合璧的矛盾人。(潘志南攝)

文:鄭如蘋

 林超英無書不看。身為天文台台長,天文書自然少不了,還有地理、歷史、哲學、中外古今雜書……範疇之大,像海闊天空;項目之多,如天上繁星。他說,就算和孔子「碰頭」,腹中有「書」自不難找到話題,可以與萬世師表聊上半天。

 他帶了一大堆書來讓記者開眼界,書種雖不同,閱後領悟如一:「做人要卑微」;「待人要疏離」。整個訪問過程中,林台長三番四次提到「卑微」和「疏離」。他說,書看得愈多,這方面的領悟愈大。

 林台長年過半百,萬事看得透徹。回憶不惑之年,日子卻是最苦惱。「當時事業正轉移,對前途充滿信心。但是,卻放不下往日光輝;舊有工作模式又不被別人接受,覺得很迷茫。」他開始思考人生哲理,偶然往書店打書釘,發現了唐君毅全集《人生之體驗》,一看十多年。

自覺卑微 日子快樂

 他將《人》書放在身邊,經常翻閱;也送贈朋友,互相勉勵。這一天,他引用書中許多精句,與記者分享「卑微」和「疏離」之道。

 林台長回憶,一九八五年他離開天文台九個月,去進修和被借調往其他部門工作。「期間,天文台沒有我,依舊如常運作。此事提醒了我,單純熱愛生命是不行的,有時候必須自覺卑微,日子才過得快樂。」他說。

 林台長引用《人》書第一節「說人生之智慧」,「只沿著生命之流游泳,去追逐著前頭浪花,你是看不見水上漣漪。要見水上漣漪,除非能映放你心靈的光輝,在生命之流『上』回光映照。」他認為,文中「上」字真是警世名言。

懂得疏離 始會長情

 「我們不能隨波逐流,必須與事物保持『疏離』,才能提升到生命洪流之『上』,看到自己。」林台長說,中國人的「安身立命」,就是為自己找到人生立足點。「『疏離』讓人看清事物;『卑微』讓人心境舒坦,繼續有發展餘地。」

 林台長又引用書中提及的夫婦之道「新婚燕爾,如兄如弟」。「假如是如漆如膠,那就沒意思了。」他指出,洋人視婚姻為戀愛墳墓,所以,情詩多寫於婚前;中國人視婚姻為戀愛開始,那種相敬如賓、細水長流的情詩,多寫於婚後。「中國人懂得『疏離』之道,才會長情。」

 他指出《人》書第十四節「說愛與敬」,「愛通過敬(疏離),成了最深的愛」。精句如雷貫耳,林台長從此安身立命。

氣候決定 歷史發展

 哲理書惹來無窮思考,無字天書最過癮。林台長捧出一大堆無字天書地圖,向記者引證天文學的重要性。「氣候決定了歷史文化發展軌跡,甚至決定了個別戰役的勝負。查看地圖自一目了然。」他說。

 台長翻開英國The Times出版的《Alter of World History》,其中中亞地圖一頁,有一條清晰橫線,由東至西橫跨兩頁,顯示公元三世紀漢武帝派遣將領西征路線。「歐洲歷史是中國寫的。」台長滿臉自豪地說。他似乎語不驚人不罷休。

 台長對中亞地區特別感興趣。他認為,氣候產生了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而中亞處於兩種文化(中西文化)交匯點,正是矛盾所在。「我們漢朝時勢力擴至西域,即現在的烏玆別克和吉爾吉斯等中亞地區。」他指出,漢武帝遣兵沿著草原,將匈奴一直趕至歐洲,導致羅馬帝國四分五裂;到公元六世紀,鮮卑族帝國將柔然族趕去巴爾幹半島和歐洲,產生了後來的拜占庭帝國。

挑戰困難 研讀物理

 這便是台長「中國創造歐洲歷史」的理論根據。他還懷疑,秦始皇說的是歐洲語。所以,他近來開始研究梵文和吐火羅文。

 台長捧著地圖向記者強調,「中國影響歐洲,是這本英文書說的,不是中國人自吹自擂。」

 雖然如此,台長始終認為,「我們不應自視過高,標榜漢人文化或民族主義。我們只不過是倖存的唯一的古老文化,應該歸納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他重申,「『卑微』可以讓我們有更廣闊胸襟,去認識世界。」

 台長喜歡研究歷史地理,始於中學,會考還取得雙優成績。與天文有關的理科,反而失色。台長偏向困難挑戰,升讀港大物理系。他說,朱光潛《給青年十二封信》中提到,做人要向大抵抗力方向走,人才能提升。「否則,就是沉淪。」台長說。

啃書自尋「大熊座」

 他不怕吃苦精神,也體驗在鑽研天文學方面。中學二年級時,林超英參加童軍活動,需要考取不同項目童軍獎章。「我經常做出一些異類行動,挑選了一個難度極高、沒人敢考的天文章來考。」那年代,研究天文科目書籍全是英文,林超英埋頭苦「啃」,自學天文。

 「書就是我的師傅。拿著書,一個人摸黑去維園看星星;根據書的指示,第一次找到了『大熊座』。」台長回憶,當時欣喜若狂的情景,終生難忘。

 天文書看多了,英文也因此進步神速。大學讀完物理,林超英獲取獎學金赴英升學,他終於選讀了自己喜歡的氣象學,在倫敦帝國學院完成碩士課程後回港,一九七四年加入天文台工作,至今近三十年了。

天人合一 「人」成配角

 在香港土生土長,混雜中西文化洪流中,林超英說,他有時候連自己也分不出,是用東方抑或西方思維來看事物。

 從中西合璧的矛盾人,提到天人合一,林台長捧出Edward O Wilsion所著的《Future of Life》,指出世界上生物和死物的關係。「為什麼會出現SARS、愛滋、依波拉等病毒?這是必然中的偶然。」台長說。

 自工業革命後,二氧化碳在空氣中含量增加三分一,氣候作出轉變,微生物亦隨之作出適應,發動新一輪進化。「人類成為了調節中的一部分。所以,人要將自己看得『卑微』。」

創意文化 日積月累

 自覺「卑微」然後知不足。林台長強調,多看雜書猶如接受通材教育。「腦袋裡儲備了豐富素材,有朝一日忽然靈光一閃,古靈精怪的想法自會湧現出來。」台長說,這就是香港目前流行的創意文化;創意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日積月累。

 「卑微論」討論完畢,台長帶領記者參觀天文台花園。他是雀鳥專家,任香港觀鳥會會長,著作鳥書無數。這天,他指向空無一雀的大樹,教導記者認識雀類,他說,「眼中雖無雀,心中自有雀」。

 林台長是高人,觀星和觀雀都別具一格。記者自認「卑微」,繼續學習。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讀書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最新調查

 [查看結果]
焦點調查
中國政壇新星

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