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9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讀書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9-29] 《詩詞名句錄》歷久常新

放大圖片

黃國致

 繼「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後,溫總理又引用了「寸寸河山寸寸金」,這是自春秋以來,賦詩明志的傳統。然而時移世易,今人未必了解古代詩歌。尤季儀編寫《詩詞名句錄》,就是一本老幼咸宜的有關中國古典詩詞的入門讀物。

 全書共十冊,分門別類,摘錄名句,附加詮釋,讀者可按照內容查閱原文。如有關山水田園,即可從《一城山色半城湖》冊中檢拾。

 綜觀全書,其特色有三:

 一、立宗旨:所謂名句,不僅千古傳誦,更能發人深省,如感慨嘆世篇錄取李白《江上吟》:「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冊九卷一頁三二),不但對偶工整,音節鏗鏘,而且揭示了文學的永恆價值;相比之下,即如帝王之富有,亦不能逃避過眼雲煙之命運——空山丘而已!這種感慨,在結句中顯得更深沉——「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特別對財迷心竅的人來說,確是一帖清涼劑,何必人為財死呢?讀了本書,不但提高人的品格修養,同時也養成洞察世情的睿智心靈,可謂一舉兩得。

 二、嚴體例:全書摘錄我國詩詞名句,只有一處破例,見第十冊卷二頁一八○,引錄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和「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一副對聯名句,而非詩詞名句。又同書卷一頁六錄取「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似乎原詩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似不著痕蹟,而詩味更濃,境界更美。「上青天」,「攬明月」,當然是抒懷勵志。但本句出處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同書卷二勵志頁一二四至一二五),題目對一般讀者而言,已屬費解,全書情調:借酒消愁,不得意、歸隱等,人生態度較消極,何來勵志?

 三、精註釋:整體而言,註釋深入淺出,可以滿足讀者要求,但詩有「別情」(嚴羽、《滄浪詩話》);詞有意象,非逐一詮釋,不足以明「話中有話」。如冊一頁四引王風之「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就是「話中有話」。古人三月(春)採葛,以其皮織布,俗稱夏布,而秋採蕭艾,俟其乾枯,用以焚燒(蕭草塗油以祭祀,艾以治病)。屈原說:「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由葛而蕭而艾,即由芳草而為惡草,喻年華老去,月、秋、歲,層層遞進,更見思念之情。秋日蕭瑟,萬木搖落,登高望遠,最動故人之思,所謂傷春悲秋,見韶光之將去—傷春;至年華之已逝——悲秋,正有入神造微之妙。同書頁六「愛而不見」,註愛為躲藏,實則愛為曖之借,日隱為曖,引申為人隱之愛。同書頁七八「一絲柳,一寸柔情」,「柳」諧音「留」,古人有長亭折柳送別之習俗。實即為留人不走之情。又冊八頁二八引「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王孫踏上征途,放眼望去,確是「遠芳侵古道」,看見草,不由不想起故人來,所謂「萋萋別情」,確是燒之不盡,吹而又生。正是「別有幽愁暗恨生」,從無聲處看出有聲來(白居易《琵琶行》)。

 本書所選,上溯詩經,下迄魯迅,前後三千年。可惜的是:冊八頁一七八「白骨橫馬前」《過奉口戰場》,冊九頁一八「古來征戰幾人回」,又頁一四八「白骨蔽平原」,頁一六四「戰士陣前半死生」,都屬反戰題材,編者不另立一類,未足窺中國詩歌寶庫之全豹。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讀書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