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14] 副刊采風.城市動感:SAVE記憶,用建築 放大圖片
三十年代上海外灘見證歷史滄桑
李天綱 上海復旦大學教授
每次到香港,都會順便去尖沙咀的半島酒店看一下。香港七、八十年代大拆老建築,但這座名聞遠東的豪華老飯店總算保存了下來,現在是香港五星級酒店中唯一的老建築,客房率常常高居榜首。拜訪它的原因還在於:上海有一座同期建造,風格接近,曾經更加有名的姐妹酒店——禮查飯店,即今天蘇州河畔的浦江飯店。
禮查飯店百四年歷史
禮查飯店是一個名叫阿斯脫.豪夫的英國人在一八六○年開辦的。開始是兩層樓。一九○六年建成五層的「金山大樓」;一九○七年又加蓋了前部的六層大樓,就是今天的「浦江飯店」部分。上海的酒店,這家的歷史最為悠久。憑著翻檢史料的經驗,加上記憶不錯的話,一八六九年,英國愛丁堡公爵訪問上海就住在該店;一八七九年,美國退休總統格蘭特環球旅行的上海站,住在禮查;一九二○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中國講學,也是住在禮查;一九二二年,愛因斯坦從日本過上海,也住在禮查。上海和香港一直是姐妹城市,這些名貴的VIP們,坐郵船旅行,在上海住「禮查」,到香港就住「半島」。住在半島酒店,從相對荒野的九龍半島,隔著維多利亞港看中環,風景美好。同樣,從禮查飯店所在相對寧靜的虹口,掠過蘇州河看外灘的繁華和熱鬧,眼前也是一片滄桑。
禮查飯店還是上海許多西式生活方式的源頭。開埠後,福州路曾有很多家廣東人料理的澳門葡式西餐,但正宗的歐洲西餐一直在禮查。三、四十年代上海大興華爾玆舞會,五、六十年代更盛行全國,源頭也在禮查。禮查飯店有一個可供五百人同時用餐和跳舞的大廳,直到九十年代還是上海所有飯店大廳的「大廳大」。新辦「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時候,選了這個大廳做交易大廳。
拆舊建新頓成時尚
一直為浦江飯店的命運擔憂著。二十年裏,不斷有傳說浦江飯店會被拆除,在這個黃金地點建造新的五星級賓館。現在的總經理們,都熱衷於建造新大樓,不懂得維修舊房子。冠冕堂皇的建造功績,還有那拆除舊物的痛快,足以壓倒他們對歷史和先人的緬懷。恐怖的是目前上海這一代的建築師,都是徹底的功能主義者,把建築都看作是遮蔽風雨的住處而已,內部安裝了全套的設備,外觀卻一點裝飾都沒有。設想把外灘對岸「正大廣場」那樣大塊頭的水泥碉堡一樣的建築,放在外灘側面的浦江飯店位置上,將是一幅多麼可怕的圖景。造什麼新的五星級賓館,一百四十年歷史的「禮查——浦江飯店」本來就是中國豪華賓館的老祖宗,不能拆,只能供。
外灘建築群,集中在一九○○到一九三○年間建造,雖然風格很錯亂,糅合了歐洲的仿古建築和美國的現代建築。像匯豐銀行大廈,是仿希臘建築;上海大廈就是芝加哥風格的高層建築。當時被西文報紙譏笑為「萬國建築博覽會」,但經過了若干年的歷史沉澱,人們普遍認為它是二、三十年代上海經濟繁榮高峰時期的見證。在這樣的格局下,拆除了浦江飯店,外灘全線的北線就會坍塌,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記憶就會全然消失。
見證城市獨特歷史
城市人的記憶,依靠街道、房子和社區,就像鄉裏人的記憶靠著河流、田園和老樹一樣,都是不能隨意搬動的。上海市區的建築主體,停格在二、三十年代,「禮查——浦江飯店」這座維多利亞風格的大樓當時就已經是個垂垂長者。此後,上海的人心經歷了四十年代的內外戰亂,五、六十年代的反覆運動,七、八十年代的茫然和無奈。這個城市一大半的歷史,都發生在黃浦江和蘇州河邊,站在江河交匯點上的「禮查——浦江飯店」,把這一切都盡收眼底,它是這個重要城市獨特歷史的重要見證人,絕對是不能拆除的。
今年,從香港回到上海,聽到了好消息:「浦江飯店不拆了!」如此,我們又能多保留一段記憶。這樣的老飯店,要派大用場。比如蘇州河沿岸的旅遊開發,它可以作上海歷史的博物館,也可以做一個連接外灘和虹口、楊浦的遊客接待中心。最差的,它還可以像半島酒店那樣,在後面造星級賓館,把老飯店裝修了作裙樓。
總之,SAVE歷史,老建築絕對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