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3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娛樂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3-30] 崑劇《長生殿》驚艷台北

放大圖片

古戲台上,崑曲悠悠,期待著重現萬眾翹首的輝煌。

 【本報駐江蘇記者吳嘉昊電】一個月前,江蘇蘇州崑劇院帶著全本崑劇大戲《長生殿》赴台獻演,兩輪六天的演出驚艷台灣戲劇界。一向在內地曲高和寡的崑曲在台灣戲迷中,卻引發了持續的轟動。這不僅為近年兩岸戲迷的「崑曲熱」再次添溫,更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崑曲這一藝術瑰寶如何發展並發揚光大的思考。

七個半小時連演

 三年前,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而《長生殿》則是崑曲中的瑰寶,全本五十折。百年來,該劇僅有部分折子戲演出。此次蘇崑精選其中二十八折,演出耗時七個半小時,是蘇州崑曲界百年來折子最多、篇幅最長的全本演出。

 在台北演出前,主辦方還邀請著名的戲劇理論專家舉辦有關劇情介紹的講座。上千人的劇場,座無虛席。在台北開演後,沒有低價賤賣多餘票的人,只有手持特製「本人求售《長生殿》戲票一張」紙牌靜靜守候在戲院等待退票的人。而演出結束後,熱情的觀眾追到後台給演員獻花,請演員簽名。甚至當劇組離開台北赴新竹、台南、桃園等地巡演時,還有「追星族」們跟隨他們,再看不厭。

曲高和寡知音難覓

 目前崑曲生存狀況堪憂,清麗婉轉、餘音裊裊依舊,而滿堂生輝、萬眾翹首卻已不再。崑曲已到了「多病纏身」的地步。內地現共有六個崑曲院團,大多入不敷出,辦公設施陳舊,排練經費緊缺,演出器材落後,人才流失嚴重。

 而崑曲藝術本身,由於唱詞文雅,節奏緩慢,題材陳舊,在現代社會中日益變得曲高和寡,因此知音難覓。這一切嚴重影響了崑曲的發展,再不加以保護發展,崑曲將日益衰落,甚至有可能就這樣流失。

台灣行遇新老票友

 《長生殿》在台灣的火爆引起了內地崑曲界的反思。據調查,此次觀看《長生殿》的觀眾中接觸崑曲不到一年的約佔百分之二十五,接觸崑曲在五年以下的觀眾也佔百分之二十五,另有一部分是聽了一輩子崑曲的老票友,更多的則是近十年兩岸開展文化交流以來培養的崑曲愛好者。包括此次演出的投資人——台灣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德,也是「當了十年崑曲觀眾,再也忍不住,投重金從事崑曲推介事業的」。足見,觀眾市場,也有一個培育的過程。

校園推廣崑曲

 據悉,台灣對崑曲觀眾的培養重點在校園,欣賞崑曲前,老師先講授崑曲藝術和劇目知識,學生很快便進入崑曲的文學、表演藝術的欣賞。其實,蘇州文藝界人士一直在做這項工作,但整個社會的氛圍還不夠,聽崑曲遠沒有聽流行音樂會和鋼琴音樂會那麼時髦。而台灣,為了這台《長生殿》,主辦方在公共汽車上都做起了廣告,「唐明皇」和「楊貴妃」在台北的公共汽車上滿城轉。台灣傳媒稱:「整個台灣都是蘇州崑劇的市場。」由此可見,並非沒有會欣賞的觀眾,關鍵是市場的培育和積極的輿論宣傳。

 《長生殿》的台灣行使蘇州崑曲界看到了崑曲發展的新希望,導演顧篤璜目前正雄心勃勃地準備令《長生殿》在今年的世界遺產大會上再次亮相。而且,還準備先是在高校集中的西安、重慶、北京、天津等地巡演,然後伺機進入美國、英國、法國等演出市場,使崑曲歌聲真正飄揚海內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娛樂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