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03] 鄧小平南巡原因披露放大圖片
1991年2月18日,鄧小平參觀上海南浦大橋工地。(資料圖片)
【據中新社北京2日電】鄧小平百年華誕在即,原《人民日報》副總編周瑞金撰長文《歷史關鍵時刻的一場思想交鋒》,回憶1991年上海《解放日報》發表「皇甫平」文章後引發的一場思想爭論,從而看到歷史偉人鄧小平在歷史關鍵時刻,如何撥正改革開放航向,開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歷史新階段的。
周瑞金的文章說,歷史拉回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明顯下降。「89風波」的陰影尚未從人們心頭消除,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給人們帶來更大的震撼和困惑。當時國內是一片反和平演變的聲音,一片清查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聲浪,改革開放處於低潮。
改革開放還要講幾十年
1991年1月28日至2月18日,鄧小平再次到上海過春節。與此前幾次到上海過春節不同,這一次他視察工廠、參觀企業,在新錦江飯店旋轉餐廳聽取有關浦東開發的匯報,發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談話。他強調:改革開放還要講,我們的黨還要講幾十年。會有不同意見,光我一個人說話還不夠,我們黨要說話,要說幾十年。他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聽到這些話,周瑞金激動了好幾天。憑長期從事黨報工作培養的政治敏感性和責任感,深感鄧小平的談話份量非常重,非常有針對性。預感到全國的改革開放將有一番新的大動作。
「皇甫平」具有深層涵意
於是,時任《解放日報》負責人的周瑞金與另外兩個人根據鄧小平在上海的講話精神,撰寫了《做改革開放的「帶頭羊」》、《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擴大開放的意識要更強些》、《改革開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幹部》四篇文章,署名「皇甫平」,開篇發表在1991年大年初一的《解放日報》上。
何為「皇甫平」?周瑞金解釋:許多人把「皇甫平」解釋為「黃浦江評論」的諧音,這並不錯。但又不僅僅是這個意思。我之所以取此筆名,是經過深入思考的。這個「皇」字,按照我家鄉閩南話的念法,與「奉」字諧音。這個「甫」,不念「浦」,而讀「輔」。我選這個「甫」,就是取有輔佐的意思。奉人民之命,輔佐鄧小平,這就是「皇甫平」筆名的深層涵意。
進行南巡走一路講一路
「皇甫平」文章發表後,在國內外反響強烈。文章受到許多讀者的歡迎,說這是「吹來一股清新的改革開放春風」。但是,媒體大多沉默不言。也有少數幾個發起抨擊、批判,也有一些有名氣的「理論家」用大帽子壓人、唬人。
1992年春天,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以88歲高齡不辭勞苦進行南巡。走一路,講一路。
鄧小平抓住了1991年思想交鋒的要害,尖銳地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左」也可葬送社會主義
針對1991年思想交鋒中暴露出的問題,鄧小平尖銳指出,現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有些理論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嚇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帶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東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可怕呀!一個好好的東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鄧小平的南巡重要談話,為中共14大召開作了充分的思想理論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