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31] 百家廊:長空曉月照蘆溝放大圖片
經歷了「七七事變」的北京盧溝橋。
——記田漢作《蘆溝橋問答》
曾敏之
一九四五年八月,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遭到八年抗戰終於戰敗投降之年,日本侵略的戰火起於七月七日的蘆溝橋。歷史載明:「日本在佔領東北後又逐步侵入華北,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向北平(今北京)西南的蘆溝橋發動進攻,八月十三日又在上海發動進攻,兩地中國軍隊奮起抗擊,從此開始了全國抗日戰爭」。(引自《辭海•中國現代史》)
因此,蘆溝橋在中國入民心目中是永遠銘記的豐碑。「蘆溝曉月」照過祖國百年來受盡列強侵略的苦難歷史,也照耀了中華民族從艱苦鬥爭中爭到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光輝歷程。
以口語寫歌詞
日本戰敗投降之日,我正在重慶以新聞記者的身份,隨著炮竹喧天,歡聲震地「天亮了」的口號歡呼中留下畢生難忘的一刻。但是我在追憶那八年顛沛流離、幾歷艱險、烽火餘生的歲月時,不禁忘情地哼起了抗戰歌曲。
想當年,鼓舞人民同仇敵愾的抗戰歌聲真是深入窮鄉僻壤,由《義勇軍進行曲》到《大刀歌》……唱遍了苦難河山。在許多激昂慷慨的歌曲中,卻有一首《蘆溝橋問答》是屬於抒情與昂揚結合的一類,一問一答,把蘆溝橋的歷史通過歌曲唱了出來,深入人心,鼓舞抗日鬥志,值得深深懷念。
流金歲月已流去了半個世紀,這首《蘆溝橋問答》似已被人遺忘。原作詞者是田漢先生,我託友人遠從北京找出《田漢文集》抄到了歌詞。
田漢是中國新文學運動健將之一,也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他擅寫古典文學的詩詞,與郁達夫堪稱寫舊詩詞的雙璧。《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就是田漢寫的。
為了蘆溝橋是引發中華民族反對日本侵略展開神聖抗戰的策源地,田漢特以問答、口語的形式寫了歌詞,極富抒情激勵的感染力。他根據的是蘆溝河的史料——
「蘆溝河,今北京市和河北境內永定河的古稱,通用於遼金以後,到清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年)定名為永定河以前。『蘆』意即『黑』,因河水呈黑色得名。金世宗大定十一年(一一七一年)開蘆溝河,導至京城北入壕,京至通州(今通縣),北入潞水(今白河),欲通漕運,渠成後因地峻水濁,不堪舟楫」。(引自《辭書•中國歷史地理》)
石獅子更換三代
田漢就是酌糅史料,譜出如下問答的——
問:永定河,為甚麼叫蘆溝?蘆溝橋又是甚麼時候兒修?橋有多寬、多長、多少洞?橋上的石獅子有多少頭?
答:永定河,水渾叫蘆溝。蘆溝橋是金朝大定二十七年修。橋有三丈六尺寬、六十六丈長,還有一十一個洞,橋上的石獅子有百來頭。
問:甚麼人遊記寫得好?甚麼人題詩《老悲秋》?甚麼時候打了一次仗?只殺得白骨如山水不流。甚麼是萬年還遺臭?甚麼才是千古美名留?
答:馬可波羅遊記寫得好,元好問題詩老悲秋。十三年這兒打了一次奉直仗,只殺得白骨如山水不流。自相殘殺萬年還遺臭,只有抗敵救國才千古美名兒留!
對這首《蘆溝橋問答》,試迴環朗誦,就感受到充溢懷舊的感情,也重溫了英勇抗敵的歷史。據河北老鄉們的俗話,卻說「蘆溝橋的石獅子是數不清的」。
為甚麼數不清呢?這是因為根據橋的歷史,原建於元朝金世宗年代,算來已歷八百多年,中經洪災、戰亂,常毀常修,已不知多少次了。明代曾修過一次,對石獅子略有增加,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也作過整修,把石獅子更換成三代了。
正是:永定河中水自流,星移物換幾春秋。英雄抗敵標青史,曉月長空照蘆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