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26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26] 新年蕩漾 維也納圓舞曲中

放大圖片

 舞者Jenny和Charleg隨著「圓舞曲大王」的音樂跳起華爾滋。(巫銘詩攝)

巫銘詩

 農曆新年,我們有《花好月圓》、《金蛇狂舞》、《春江花月夜》諸首耳熟能詳的傳統名曲,造就了一片繁華升平的氣氛,人們血液中奔流著熱烈的喜慶;挨著聖誕的新曆元旦,卻似乎相形失色,倦怠的神色掛在滿街人群的臉上,是否因為,大家仍來不及消化平安夜的靜穆和聖誕大餐的飽嗝感?

 隨著國際知名的指揮大師艾度.迪華特(Edo de Waart)在早前的2004/05樂季開始時,來到香港管弦樂團(港樂)擔任藝術總監,懶洋洋的西曆新年,或就會換上一度輕鬆曼妙的歡欣景象——迪華特將把維也納的新年傳統,搬上香港舞台,親自指揮香港管弦樂團三場音樂會,陪伴觀眾度過這年關交接之際。

 在奧地利維也納,史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是每年新春的第一樂聲。「維也納樂團舉辦第一場新年音樂會始,是觀眾最斯望欣賞的節目了。」香港管弦樂團藝術顧問簡寧天(Timothy Calnin)介紹道。

史特勞斯從民間帶進殿堂

 圓舞曲取材於德國民間一種3/4拍、名為「蘭德勒」(Landler)的樂曲,在鄉間開始,由樂手奏樂伴著村民起舞。「跳這舞時,男女舞者的接觸要比別的舞蹈還要多,活潑跳脫、生氣勃勃的相擁,不住旋轉,在當時看來,可能有點不太道德吧!」簡寧天笑了起來。

 但史特勞斯家族在19世紀中,由老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Senior)及兩名兒子小約翰(Johann Strauss Junior)、約瑟夫(Josep)三位土生土長的維也納人,「發明」了華爾滋圓舞曲,並使之風靡歐美。

 自1826年,老約翰順著多瑙河而下至維也納的農村樂手的鄉間曲調,譜寫了150多首圓舞曲,化成宮廷舞會中也備受歡迎的舞曲,奠定了圓舞曲風格的基礎,被稱為「圓舞曲之父」;其子小約翰,成就更超其上,在他一生創作的近500首作品中,圓舞曲佔了很大部分,更因為他成功的宣傳,在那沒有通訊科技的年代,仍能令自己的樂團和作品流行歐美各地,甚至在1872年,帶團至美國巡迴演出,在各城引起轟動,被譽為「圓舞曲之王」。華爾滋圓舞曲,由此從民間流行小調,走入交響樂團的殿堂裡了。

 而1939年起,維也納樂團更開始於每年新年期間,演奏圓舞曲;其後更走入電視箱,藉著廣播,「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觀眾都享受著那輕鬆歡快,絕不古板嚴肅的音樂。」簡寧天說。

費芝莉亞任女高音

 而港樂是次把維也納傳統帶來香港,所選圓舞樂曲,應會為觀眾打開一個華麗歡愉的新年吧。「開首是小約翰.史特勞斯所撰的輕歌劇《蝙蝠》(Die Fledermaus)裡的序曲,作為一首明朗之極的引子,帶出全場節目。」

 樂聲裡,近日在國際舞台竄紅的澳洲歌劇院年輕新秀費芝莉亞(Amelia Farrugia),一把銀鈴似的聲音,以動人的抒情花腔唱出女高音部分,將如春泉流遍大地,帶來生氣。

 「費芝莉亞將以明麗奪目的舞台魅力,演唱多首輕歌劇中最為聞名的旋律,例如里夏(Lehar)《風流寡婦》中的《薇莉亞之歌》。」簡寧天說。

 同樣熟悉的樂章還有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歌劇《玫瑰騎士》(Der Rosenkavalier)中的交響樂曲。「那份煽惑浪漫,讓人窺見維也納最古老的風格。」雖然,李察並非生於奧地利,但「音樂中的維也納情懷,濃得超乎想像。」

耳熟能詳 最宜推廣

 而音樂會的收結,小約翰.史特勞斯家喻戶曉的《藍色多瑙河》終於上場了。抑揚有致、節奏易記卻又規律嚴格的曲式和樂格,「我想,香港觀眾會被深深吸引,即使離開了音樂廳,腦海中仍會徘旋著曲韻;然後,每年重臨新年音樂會。」簡寧天解釋著迪華特引進這音樂之都維也納傳統的意義。

 「迪華特相信,除了因為圓舞曲音樂之極美外,它能觸動的層面,不只限於音樂愛好者;即使對音樂一無所知的人,也能陶醉其中。能接觸最廣的觀眾、聽眾;這對推廣古典音樂,非常重要。」

 迪華特生於阿姆斯特丹,早年於音樂學院習雙簧管、鋼琴和指揮。除經常擔任多個歐美交響樂團客席指揮外,在歐洲這片古典音樂發源的土地上,更屢任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雙簧管副首席及樂團總監凱亭的助理指揮、鹿特丹管弦樂團及荷蘭管樂團指揮、荷蘭電台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及荷蘭歌劇院總指揮。

 三場新年音樂會由嘉華集團贊助,將於2004年12月30及31日(星期四、五)及2005年1月2日(星期日)晚上8時,假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