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早產兒由於身體器官未成熟,容易出現併發症。
【本報訊】(記者 羅瑩芝)香港居民出生率愈來愈低,初生嬰兒變得十分矜貴。不過在本港,約有不足0.5%的初生嬰兒體重少於1公斤,經常因各種早產兒併發症而要住進深切治療部,存活率約為85%。香港大學專家表示,早產嬰兒可能有長遠的後遺症,包括學習和智能方面的影響,因此需要作長年跟進。
普遍有先天性缺陷
一般新生嬰兒約重3.5公斤(即7.7磅),懷孕期為37至40周;而極不足月的嬰兒大都只在母體內28周以下,體重不足1公斤,僅正常嬰兒的1/3至1/4。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藍章翔表示,在瑪麗醫院處理的極不足月嬰兒約佔整體0.5%以下,逾1/4都需要在深切治療部留院超過80天。
在1997至2002年間,瑪麗醫院和贊育醫院共有124名體重不超過1公斤的新生嬰兒,其中4人甚至少於500克(即1.1磅),3成(37人)是雙胞或三胞胎,孕育周數由22至35周不等,最終19人死亡,存活率為84.7%。調查發現,他們普遍身體功能出現問題或有先天性缺陷,需要以藥物和儀器來維持生命。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黃嘉賢說明,呼吸窘迫綜合症是較常見的早產兒併發症,調查中有65%便有此問題,可靠補充肺部表面活化物質來治療;另有14%患有腦室內出血,若情況嚴重,可致腦組織壞死和腦積水,長遠可影響腦部發展。
藍章翔補充,約有10-15%早產兒有學習和智能方面的後遺症,該部門遂訂立長遠跟進計劃,要求早產兒在1歲半時進行智能評估,若成績不理想,便需要長期跟進,至5、6歲時再進行評估,務求及早發現問題。
需評估及長期跟進
至於早產成因,藍章翔謂約有20多種原因,較常見的有子宮頸鬆軟、內科疾病、母體細菌病毒感染等。她謂子宮頸鬆軟是先天問題,不過墮胎手術亦可能會破壞子宮頸而引起早產。另一方面,部分婦女的產道會受B型鏈球菌感染,惟大部分不會呈現病徵,只是若情況嚴重,病菌可衝破羊水阻隔而影響胎兒,需要及早取出。她表示早產多無法預知,也不能預防,只能著孕婦定期作產前檢查,保持身體健康飲食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