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5年1月1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戲曲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憶粵樂名師王粵生


http://www.wenweipo.com   [2005-01-11]

.葉世雄.

 去年十二月的上半個月為電台的一項懷舊金曲活動忙得茶飯不思,餘下的日子又承太座之命,陪往東瀛旅遊;對本港梨園活動和演出,完全脫節。月底回電台工作,翻閱宣傳單張,才知道中文大學為紀念王粵生先生逝世十五周年,已經在去年十二月舉行了兩次講座和一個展覽。王粵生先生自一九七五年已開始在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粵曲,至八九年離世止,由他們舉辦紀念活動,適合不過。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戲曲資料中心提供的資料,王粵生先生原籍四川重慶,精通多種樂器,如小提琴、揚琴、古箏、琵琶等,同時亦是一位傑出的作曲家,作品超過一百首。他曾為粵劇和電影創作單支小曲,其中如《紅燭淚》、《銀塘吐艷》、《懷舊》、《檳城艷》等皆傳誦一時,成為受歡迎的流行曲。除創作外,王先生亦曾從古譜發掘及整理多首粵曲,如《妝台秋思》及《春江花月夜》,配上唐滌生的詞而成的《帝女花》之《香夭》及《紫釵記》之《劍合釵圓》,成為經典粵曲中的經典。

中大授課 學生三百

 早年,王先生在歌壇工作,為小明星伴奏。自一九七零年起,王先生集中於粵曲教學工作。一九七五年,他開始在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粵曲,教授的大學生近三百人,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陳守仁博士及韋慈朋博士亦隨他學習,間接提高了粵劇粵曲的學術地位,也鼓勵了不少有識之士參與粵劇粵曲的研究和創作。

 除了香港中文大學外,王老師的私人學生甚多,在樂器演奏方面,有張寶慈、羅持光、梁權和劉永全等;專業粵劇演員的,有林家聲、南紅、南鳳、尹飛燕和羅家英等;業餘唱家的,有盧譚飛燕和杜瑞卿等。

西洋理論介紹粵曲

 我是在王先生逝世年半前因製作唐滌生紀念特輯和他認識,印象最深是他喜歡以西洋音樂理論來介紹粵曲音樂,例如:正線就像大調,乙反就像小調等,雖然,他可能只是就著我這個學過古典音樂而對粵曲一無所知的年青人,選擇一種易於溝通的解說方法,但他的講解加上他的熱情,的而且確縮短了我和粵曲的距離,可說是我愛上粵曲的重要催化劑。後來,王先生答允「粵歌絃韻六十年」音樂會演出《帝女花幻想曲》,作為音樂演唱會的技術統籌,便有更多機會向他請教,王先生的興趣廣泛,對國樂,西樂,中、西流行曲,電影,攝影,旅行都很在行,和他談話真是樂趣無窮。可惜,他在音樂會舉行前,竟因病去世。

 王粵生先生八十年代初曾和編劇家葉紹德先生為香港電台第五台主持一個教授和欣賞粵曲的節目《粵曲不離口》,其中王先生說了很多和粵曲相關的理論,很有價值。為了搜集王先生所教曲目的歌詞,我還特地到報館一份一份的尋找,本來也有計劃把它出版,不過囿於版權複雜,最後只好放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