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3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3-09] 亦有可聞:中年人的「菜單」

放大圖片

 中年男性,雖屆「不惑」,但也充滿了患得患失。(圖片:《男人四十》)

楊鐵原

 美國前總統卡特說:「當過總統的一個好處是我們可以從很長的『菜單』中選我們想做的事。」在他看來,年齡與閱歷都是本錢,年紀越大,閱歷越深,人生的菜單便越長,可供選擇的機會也越多。身處高位時,日理萬機,見識過「水門事件」的麻辣燙,嘗遍了萬眾矚目的小甜食,品味過繁文縟節的功夫茶,也牛飲過悶頭的二鍋頭,大場面見得多,過手的麻煩事數都數不過來,退下來後,發揮餘熱自然是小菜一碟。事實上,這位在位時政績平平的老頭兒,退位後大器晚成,調處各類棘手的國際糾紛往往馬到成功,聲名反蓋過了當年。如此餘勇可賈,當然不存在什麼「人走茶涼」的顧慮和「只是近黃昏」的悲涼。

是否擁有該有的?

 對人生的菜單,也有另一種算法。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一個個豪氣十足,但自己似乎並不很達觀。他在《水滸.自序》裡便說過:「人生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更仕;五十不出嫁,六十不遠遊。何以言之?用違其時,事易盡也。」在老施看來,人生真是錯過此村無好店,很有些宿命的意味。這樣的算法倒不是中國特色,喬治.赫伯特便說過同樣的意思,他說:「一個人如果在二十歲時不英俊,三十歲時不強壯,四十歲時不富有,五十歲時不睿智,那麼,他這一輩子就別想英俊、強壯、富有和富於智慧了。」總之,光陰易逝,人生苦短,隨著年歲的增長,人生的菜單也越來越短。按這種算法,人到中年,日子便一天天地黯淡了,日薄西山,苟延殘喘,活得沒勁。

滿腹牢騷也難怪

 中年是個尷尬的時辰,回望青春已經很遠很遠,瞻望晚年卻又很近很近,距退休更只有咫尺之遙。偏偏一般人似乎又很懼怕退休,而且官位愈高者,戀棧之心愈甚。究其原因,手中的菜單太短,恐怕也是一條。工作幾十年,目無旁顧地守著一份工作套餐吃到頭,胃口本就不太好。一旦退下來,換上家常便飯,那些平日鞍前馬後忙個不停的慇勤人,也換上了一副陌生人的面孔,「說話沒人聽,喝酒沒人敬」,一雙筷子扒拉來扒拉去,怎麼著都覺得淡乎寡味,吃著吃著,生出些人心不古,今不如昔的牢騷來,也就不奇怪了。

平平淡淡亦有滋味

 掐指算來,自己早已步入中年,而且每一個當口都被赫伯特不幸而言中,既不曾英俊,也不夠強壯,更不曾富有,從目前的情勢看,對睿智好像也不能作多少指望。自忖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趁著還不太老邁昏聵,讓手上的菜單盡可能地長一點。一成不變的工作套餐當然還得繼續吃下去,只是注意吃個七八分飽便成,留點胃口,自己開開小灶。孔孟老莊的陳年穀酒,莫忘飲上一杯半盞;薩特、福柯的新爐麵包,不妨備上幾片;比爾.蓋茨的微軟快餐,尚合牙口,當然要吃;保齡館健身房的生猛芥末,偶也蘸一蘸;泡一杯濃茶,順便也泡泡網,興致好時,還不妨擠幾滴墨水,調一杯不倫不類的雞尾酒,自娛也可,娛人也成。這樣的算盤,並非深算,只為「老」謀,以免到時候,除了自家的客廳和外面的門球場,竟找不到別的去處。

 說這番話,決無奚落老人的意思,只因為人到中年,對自己的年齡和上了歲數的人更留心一些而已。或許,在閱盡滄桑的長者看來,這樣的如意算盤不過是童言無忌,少不更事,一句「到時候你便知道了」便是一道回味無窮的大菜,足夠你琢磨許多年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