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3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3-09] 獅子山下:中區警署

黃家樑

 中區警署的歷史古建築群會否因都市發展而拆卸,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不少熱心人士紛紛加入保護古蹟的行列,以不同的渠道要求政府完整保留這古建築群。其實,這一系列古建築見證了香港近百年的滄桑變化,它的歷史價值是不容置疑的。

 原來英國侵佔香港初期,第一所警署位於上環荷李活道的差館里。那時,香港司法和執法的制度異常混亂,所以這座警署也同時是裁判司署開庭審訊的地方,犯人則囚禁於警署附屬的監獄內,其簡陋可想而知。後來太平天國起事,內地局勢混亂,大量難民從內地逃至本港,港府為了維持各地的治安,不得不擴充警隊,並於不同地區設立警署,而作為警察總部的中區警署,便在這時期興建。

 位於中環荷李活道的中區警署,又稱「大館」,毗鄰域多利監獄和前中央裁判司署。當時,負責執法的警員拘捕犯人以後,犯人會先羈留於警署之內,然後送住毗鄰的裁判司署受審,被判有罪者即送至域多利監獄,甚至執行死刑的刑場也在這群建築物之內。由此可見,建築群的佈局反映了昔日由執法、司法到收監程序集中處理的歷史,是本港法治及執法制度發展的重要見證。此外,由於這地區是香港司法的重地,所以這三座建築物所在的街道取名為「奧卑利」,英文為Old Bailey,因為「奧卑利」正是十六世紀英國最古老的司法審判機構的名字。

 中區警署的建築群共有二十多幢,而歷史最悠久的當然是警署的主樓,這座建築物於一八六四年落成,原高三層,一九零五年加建一層。這大樓屬維多利亞式建築,帶有陣陣古樸的風味,異常美觀。為了適應香港炎熱的氣候,建築物利用了木梳子和露台,引進天然光及加強通風,而屋頂的瓦當斜天面則引用了中國古建築式樣,可說是中西合璧。

 其後,為了配合警隊的擴展,面對荷李活道的四層高大樓於一九一九年修建完成。這大樓的面積達三千平方米,正面由富有西方建築風格的希臘多立克式柱子構成,氣勢恢宏,充分表現香港警察的權威性。到了一九二五年,廣場的西北端又增建另一座兩層高樓房,作為軍械倉庫,與原先的各座大樓組成一個優美的建築群。

 第二次大戰後,香港警察總部遷至灣仔軍器廠街,中區警署從此不再擔任警察總部的角色。到了二零零四年,中區警署正式停止運作,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而這群古建築的命運,相信很快便會揭曉。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